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常吃這些 你會少活十年

 

常吃這些 你會少活十年

林文

食品安全是健康的第一步。(莊宜真/大紀元)

人氣: 1997
【字號】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文報導)食品工業帶來的方便性,和便利商店的普及,讓人隨時都可以吃到看似美味的快餐。繁忙的社會,方便性使父母也逐漸放鬆了原有的責任,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健康的威脅,甚至可能致癌或影響壽命。專家提醒六個重點:

1.糖類

單醣類(如葡萄糖、果糖)及雙醣類(蔗糖、麥芽糖)這兩種醣稱為簡單糖類,非天然存在於食物中,而是爲了讓食物更可口或提高保存度而外加的,簡單糖類是「速釋型」的,市售飲料、蛋糕、冰淇淋等這些加工食品,越加工放的糖越多,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高,使胰島素分泌過多,自然就累積脂肪,造成肥胖、脂肪肝。

怕胖不吃飯並不正確,最好是吃蔬菜、豆類、全穀物,慢慢咀嚼才嘗到甜味的食物,那是經過唾液分解釋放出來的甜味,這些食物在血液裏緩慢釋放葡萄糖的「緩釋型」糖類才有益健康。含糖和碳酸飲料最好不喝,因為容易老化、蛀牙。

2.食品添加劑

現在的食品使用化學添加劑使用非常廣泛,尤其加工食品中大多含有防腐劑、生長激素、人工色素或人工香料,要儘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否則可能會引起過敏、發育遲緩,甚至會導致肝、腎功能受損。可樂含苯甲酸,是合法食品添加劑,但過量或長期攝入可能影響肝功能。而人工合成色素黃色四號、五號,紅色六號、四十號都可能引起小孩過動,藍色一號則會引起過敏。吃太多色素會引起焦慮不安,學習有障礙。

消費者購物時最好保持合理的懷疑,太便宜的可能來源有問題,口感特別好的可能有添加劑,顏色太鮮豔的可能有人工色素。食品標籤要注意看成分,有的添加劑用學名讓你弄不清楚,要特別小心。

3.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食物容易造成肥胖,還會引起許多慢性疾病,吃進環境激素,造成細胞病變。更重要的是反式脂肪,市售烘焙食品常用氫化植物油,製造酥脆或滑潤的口感,這類反式脂肪不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跟糖尿病、大腸癌都有關。澳大利亞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常見於人造奶油、蛋糕、餅乾、薯片等。美國已經宣布在2018年禁用人工反式脂肪。

最好少吃油膩的食物,比如奶油蛋糕、炸雞等。熱狗、培根、貢丸、火鍋餃等肉類加工製品中含很多肥肉、調味料,要小心這些隱藏的高油脂。

4.高鹽食品

很多吃起來鹹鹹甜甜的零食,比如蜜餞,都加了不少的鹽。麵包、麵條加工過程中會加入蘇打粉和鹽,在外就餐、吃零食的孩子鹽分攝取更容易過量。泡麵、薯片等加工食品,醬料、調味料都含有大量的鹽分。最好利用天然蔬果提味,蔥、薑、蒜、香菜,還有果醋、檸檬、蘋果、鳳梨、番茄、洋蔥、昆布等等都是可用來提味的天然食材。多用天然食材,減少調味料的使用,就可以減少鹽分攝取。

多吃新鮮食物,新鮮食材通常含鈉量不高,加工食品像香腸、臘肉通常含有較高的鹽分。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營養標籤上的鈉含量。口味過鹹或過於鮮甜的湯,容易讓人喝進太多的鹽分。建議不要喝太多湯,也不要吃太多淋在飯菜上的醬料。

5.易致癌食物

亞硝酸鹽與黃麴黴毒素是很容易吃到的致癌物,值得注意。有研究發現,孩子一個星期吃一次以上的火腿、臘肉、培根、香腸、熱狗等含亞硝酸鹽的食品,得白血病的風險會增加70%。黃麴黴毒素可能誘發肝癌,在潮濕的環境中,儲存不當的花生、玉米、穀物等,都容易產生。經過發黴醃製而成的食品,像豆腐乳、臭豆腐、鹹蛋、鹹魚等,也容易遭黃麴黴毒素污染,儘量少吃。

煙熏、燒烤、油炸烹煮食物容易產生致癌物,改以清蒸、涼拌、水煮更健康。氣候潮濕的地方,建議吃剩的米飯、豆類最好放入冰箱,以免產生黃麴黴毒素。花生吃帶殼、真空包裝的,可以減少吃到黃麴黴毒素的風險。研究發現,孩子如果多吃蔬菜、大豆類製品,患白血病風險會降低50%。

6.農藥殘留

能選擇真正有機的食品最好,沒把握的話,去市場買菜回家後最好立即將穀物去殼、果實剝皮、蔬菜除外葉,因為農藥大部分都殘留在表面,所以蔬果一定要洗乾淨。農藥殘留可能引起許多疾病,甚至癌症。研究發現,在體內有較高農藥殘留的兒童,容易出現學習遲緩,甚至有多動傾向。很多農藥在加熱烹煮後,大多數都會被分解而減少毒性。

儘量吃當季、當地盛產的蔬果,有皮的蔬果可用軟毛刷水洗,塗蠟的蘋果用熱水沖洗乾淨之後削皮再吃。市售清潔劑常含有螢光劑或化學品,應小心使用。#

責任編輯:李熙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控制壞膽固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關鍵,

天氣變冷!當心氣溫驟降往往是 #心血管事件 高危險時刻,
每24分鐘就有1人因 #心血管疾病 死亡,
#壞膽固醇 就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大地雷!
馬階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李俊偉 醫師表示,
控制壞膽固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關鍵,
但是,不是每個人的壞膽固醇標準都一樣喔!
★正常人的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在130 mg/dL以下
★發生過心血管疾病者(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導管或繞道手術、中風)→應控制在70 mg/dL以下;
★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應控制在55 mg/dL以下
【點此看完整報導→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551
當高血脂病人透過運動、飲食仍無法降壞膽固醇,
應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作輔助,
現在除了口服降膽固醇藥物也有針劑藥物,
能加速代謝低密度膽固醇!
醫師提醒,#高血脂 因無法自行在家監測,
高風險和曾經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民眾,
更應接受治療、讓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目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