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趣文收錄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
人帥益生菌,人醜一身菌
人帥真好,人醜吃草
人帥王大陸,人醜躺馬路
人帥性高潮,人醜性騷擾
人帥有妹把,人醜地上爬
人帥冰淇淋,人醜福馬林
人帥小鮮肉,人醜五花肉
人帥正能量,人醜豬哥亮
人帥手牽手,人醜看守所
人帥人造人,人醜工具人
人帥留資料,人醜收傳票
人帥騎人妻,人醜被人欺
人帥開後宮,人醜當勞工
人帥子宮腔,人醜打手槍
人帥床上搞,人醜修電腦
人帥倒貼,人醜吃鱉
人帥當新郎,人醜當蟑螂
人帥名牌貨,人醜地攤貨
人帥勞力士,人醜成烈士
人帥吃鮑魚,人醜啃鹹魚

台灣奧運史

nagee
【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
【政治滾出體育圈!】
 
台灣奧運史
http://goo.gl/F1SEix
 
這有一篇整理,詳述「中華台北」的由來
【歷史解密】中華台北的代表名稱是怎麼來的?
https://buzzorange.com/2016/05/25/chinese-taipei/

如果你是五行文盲
什麼都不願意搞懂
自己愛當民粹又罵人民粹政治狂熱
那又何必在旁邊喊燒說什麼政治歸政治
 
重點
X)中華台北是國際打壓,中國不允許啦!
O)是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政府自我矮化不願接受台灣的名稱
  寧願要中華台北來維持中國代表政權的虛幻尊嚴
 
奧運才剛結束,這些人是有那麼失智嗎?
看到國際賽事上,代表台灣的運動菁英,身上背負名稱的叫做「Chinese Taipei」你覺得很光榮?得到金牌的選手,看這那面莫名其妙的旗幟,司儀唸出我們的名號是一個全世界都聽不懂的鬼東西,你覺得很妥當?今天努力讓台灣的隊伍正名,之後可以在國際賽事上正確的讓台灣曝光,走入國際,為什麼要反對?這不是鎖國那什麼才是鎖國?
王希:
曾經你可以被稱呼為「台灣」人,但是寧可被叫成「中華台北」人。
然後現在其他人爭取被稱呼「台灣」的權利,你對著他說:
「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
 
熱血主播看一下吧,增加一下知識
奧運從來不是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
http://www.insight-post.tw/guest-column/20120912/124
 
熱血時報 | 能讓體育運動去政治化嗎?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1-21-2015/27016
 
「台灣就是台灣」叫做政治?
「中華台北」就不是政治?!
Q:其實真的愛國就帶國旗阿,為什麼帶這不三不四的標語
 
A:某甲就擺明了不愛中華,愛台灣。違法了嗎?礙著你了嗎?你要把他丟進太平洋嗎?
 
「其實真的愛國就帶國旗阿,為什麼帶這不三不四的旗子(出國比賽的時候)」你知道中華奧委會發給國外的加油團旗幟,就是那種不三不四的中華台北旗嗎?
中華民國這種想要和中共爭正統中國代表權的政體和信徒,會缺乏國際觀是正常的,但是沒關係,不懂就多看,我也是過來人,觀念錯了就改,不用死撐
運動場上表達政治訴求的多的是
請Google:
Hong Kong is Not China
Catalonia is not Spain
還有這位衣索比亞選手在奧運會場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725
聲援國內苦難同胞 衣索比亞奧運馬拉松選手終點線高舉雙手
奧委會的人有把他趕出去嗎?
有什麼熱血記者來質問他懂個屁
嗆他先認識世界上什麼知名跑者再來跟我扯政治嗎?
 
[分享] 熱血主播丁元凱 FB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472707458.A.5D8.html
 
完美示範什麼叫做民粹
要懂棒球才能抗議中華台北這個名稱?
這錯亂的資格論邏輯真的很中華
 
當年「中華台北」的發明,就是標準的政治干預體育
當年不知道有沒有人也跳出來抗議?
有的話我們也不會知道
因為會被特務砰砰掉
不知道這位中立理性客觀的主播會不會懷念戒嚴?
 
「然後他就死掉了」由來
今日黃國昌質詢逐字稿 VS 羅瑩雪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0611726.A.AE6.html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漢奸」打敗國民黨

「漢奸」打敗國民黨

2016-08-01 17:00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1938年6月,日軍佔領開封,直下鄭州,國民政府決定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阻擋日軍攻勢,結果造成黃河以南的河南省內一片汪洋。圖/取自維基百科 wikimedia commons(公有領域)
二戰期間,歐洲和中國戰區有兩件人間慘案,這些受難者並非因為戰爭死亡,而是集體謀殺。
在德國,納粹黨人把猶太人關入奧斯維辛集中營,用毒氣毒死一百一十萬人。戰後德國人深刻反省,用轉型正義法案,在法庭中審判那些曾經在集中營犯下罪行的德軍,不管是正犯或從犯,都接受制裁。
2015年,德國人用電影《謊言迷宮》,還原從1958年就開始的這場奧斯維辛大審判,獲得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中,法院的總檢察長對年輕的檢察官說:「審判的意義不在判刑,而在於反省和真相。德國這個國家和人民應該學習,如何面對自己所犯的罪惡。」2016年,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故事的《索爾之子》,同樣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戰後,德國人自己拍電影,自己掀開傷疤,檢討自己在戰爭期間罪行的電影太多了,剛好印證這個國家如何反省自己,又如何可以重新站起來。
相對於國民黨,今天在立法院面對不當黨產和促轉條例,除了用杯葛、焦土戰略,阻擋法案,我們看不到一絲一刻的反省;他們已經忘了台灣的228事件,甚至忘了,1944年戰爭結束前一年,日軍傾全力發動中原大戰,五萬日軍是如何打敗國民黨四十萬大軍,而國民黨大軍在敗退的時候,還遭受中國老百姓的倒戈追擊。這場倒戈戰場上的主人,就是河南人,被稱為史上最大群的「漢奸農民」。這場所謂農民幫助日軍,報復國民黨的「漢奸大戲」,雖然被國民黨歷史刻意掩蓋,卻已經注定國民黨將失去中國,道理簡單:「民心向背」。現在,「漢奸」這個字詞,還經常被「真實中國」和「山寨中國」用來稱呼「反中」的台灣人,聽起來實在刺耳。

故事要從1938年開始說起:河南是古中原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上的要衝,因此造成多災多難。這一年6月,日軍佔領開封,直下鄭州,國民政府決定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阻擋日軍攻勢,結果造成黃河以南的河南省內一片汪洋,89萬人死亡,1千2百萬人受災,河南悲劇從此展開。國民黨把炸堤陰謀歸罪日軍,卻無法阻擋日軍南下,而且水災改變大地生態,省內農田經過兩年,無法復耕,河南一半土地淪陷,只剩下一半的國統區,農業生產只剩六分之一,卻仍然要提供國府百萬大軍的軍需。
1942年大旱來臨,緊接著是蝗災,但是國府並未減少河南的糧食徵收,河南人把家中存糧上繳後,開始漫長的西逃之路。所謂一路向西逃難,就是遠走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區。根據統計,從1942年到1943年,長達一年的饑荒大逃亡中,餓死300到500萬人。根據中國作家孟磊所寫的報導文學《1942飢餓中國》一書所記:「河南飢荒一開始就層層上報,當時如果國府下令停徵糧食,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的死亡。」比較起來,光緒三年河南連續3年大旱,也才餓死180萬人,所以,美國駐華外交官謝偉志在勘災後說了一句話:「這是人禍,不是天災」,問題是蔣介石知道這件事嗎?為何見死不救?後來的學者說,老蔣是一個充滿地域性的領袖,他關心江浙人,提拔自己人,但是打擊他省人,因為河南人在中央沒有高官在位,所以,被國民黨視為可以放棄的草芥。

決堤引發的水災,圖中的是撤離的難民。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42年10月30日,重慶召開第三屆國民參政會,河南代表郭仲愧在會中陳述:「河南飢荒慘況,人民已經餓到吃樹皮和觀音土」,但是,蔣介石還是不相信,或者裝傻?蔣介石一直到時代雜誌記者白修德披露此事,才下令救災,但是,每天以死亡四千人的速度不斷攀升,人心憤怒也不斷累積。
1943年2月1日,大公報派駐河南戰地記者張高峰寫了一篇4000字文章報導飢荒的情況,社長王芸生也寫了社論呼應,下場是大公報被勒令停刊3天,記者張高峰被逮捕,王芸生原訂要出國被取消。但是這篇報導,被時代雜誌駐華記者白修德看到了,白修德立刻到河南訪問。1943年3月22日,時代雜誌刊出了白修德紀錄飢荒的報導:「等待收成」,蔣介石被打臉後,憤怒異常,透過宋美齡向時代雜誌老闆魯斯施壓,希望拔掉白修德的職務。魯斯一向支持蔣介石,但是遇到此事,卻冷靜地回答宋美齡說:「美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不久,老蔣才接見白修德。白修德告訴老蔣河南大飢荒,人民向西逃難,已經造成人吃人情況。老蔣不相信,後來白修德拿出一張路邊拍到狗吃人的照片給老蔣看,白修德後來在回憶錄中說:「我發現老蔣看到照片,腳跟不停發抖。」可見河南鬧災,一開始老蔣就知道,他只是裝傻。
1943年3月,老蔣下令積極救災,但是第一個掉腦袋的人卻是洛陽電信局官員,罪名是「他把白修德的報導文章送到美國」。回憶這一段故事,我們很感慨,因為老共正在學習老國民黨,持續和記者做對,持續掩蓋真相,持續打壓言論自由。
西安有一個河南街,一百萬人逃難到此,安居落根;甘肅也有河南街,見證1942年河南一路向西的大逃難歷史,故事還沒說完。

日軍和難民心戰宣傳照。圖/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Photo:Sweeper tamonten)
1944年秋天,蝗蟲持續肆虐,駐守河南的第一軍湯恩伯部隊,不理會重慶政府停徵糧食的命令,仍然不停對農民壓榨。當時流傳一句口語:「水旱蝗湯四大災難」,湯指的就是湯恩伯的軍隊。在白修德回憶錄中,一位國民黨高官說:「死了人民,土地還是中國的;死了軍人,土地變成日本人的。」這一年9月,日軍發動中原大戰,許多不堪壓榨的農民,趁湯軍敗退時,以鋤頭、木棒追打湯恩伯部隊,逼迫五萬人繳械,湯恩伯大罵農民漢奸。農民漢奸幫助日軍,就是由此而來。中原大戰後,重慶國府檢討此案,許多人陳述湯恩伯在河南的罪行,湯恩伯涉及貪汙、壓榨農民等等不法,可惜,湯是老蔣愛將,非但沒有處罰,不久被調往上海擔任警備司令,升官了,這就是國民黨的是非觀。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當時老共的八路軍所控制的地區只不過數百萬人,只有國統區的十分之一,但是,1945年日本投降後,蘇區卻不斷擴大,到了1947年內戰前夕,蘇區人口增加到一億人,是國統區的四分之一。老毛知道時機到了,可以和國民黨開戰了,這就是民心向背,一場飢荒,改變了歷史,或者簡單說:「漢奸打敗了國民黨」。我特別注意,當時在延安的毛澤東在饑荒中的反應,他有下令八路軍協助救災嗎?或者只是袖手旁觀,等著看國民黨好戲。後來讀到宋致新所寫的《1942河南大飢荒》找到毛澤東對飢荒的談話,毛澤東說:「國民黨統治集團堅持獨裁統治,實行消極抗日政策和國內反人民政策,使得自己和廣大人民之間發生深刻裂痕,造成民怨沸騰、民變風起的危機。」老毛眼看大飢荒帶來機會,對國民黨落井下石。政治通常如此,以人命當墊背。這句話現在看起來,真的有夠諷刺,罵國民黨獨裁的人,現在更加獨裁。
老共很清楚,在中國大陸的內戰,不是老共打敗國民黨,國民黨是被他自己打敗的。老蔣和老毛熱愛專政獨裁,根本是一條路上的人,目前延續共黨專政的習近平,又何嘗不是?
1949年,老共建立政權以來,挖國民黨過去傷疤,從不手軟,在河南花園口建立石碑,記錄這一場從水災到飢荒的始末,強化中國人痛恨國民黨的意志,但是卻忘了,歷史不只是為國民黨而寫。老共正一步一步走向國民黨過去所犯的錯誤,忽視人命,打壓言論自由,製造族群歧視。
歷史證明,只有站在人民一方的,才會獲得勝利。國民黨來到台灣後,並未悔改,現在成為少數黨,依然不敢面對自己的歷史,逃避轉型正義,用力杯葛人民所要的法案。台灣人民投給他35席國會席次,恐怕還是太多了。

不當黨產,政治迫害(轉)

Mock Mayson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講到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我先來講一個丈夫被綁架、妻子被輪姦、財產被搬光的悲慘故事好了。為什麼我要把這個看起來不相關的悲慘故事跟國民黨不當黨產相提並論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葉廷珪(ㄍㄨㄟ)這名字或許對老一輩的台南人還算熟悉,但是對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葉廷珪其實就是台南市第一屆的民選市長(1951年),也是早期極為少數的黨外政治人物。(有人說他曾經加入國民黨,但是他的女兒葉秀英指證他的父親從未加入國民黨,是葉廷珪選上民選台南市長之後,才被國民黨不要臉地單方面宣稱而「被加入」國民黨。)
 
葉廷珪在日本時代就曾經當選台南市的民選議員,他同時也是戰前東亞信託株式會社的社長,戰後則是台南扶輪社的第一屆社長。就是因為他的富裕背景,讓他在戰後因為被中國國民黨盯上而遭遇極大的不幸。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葉廷珪在台南市開山路的家中接到一通電話而外出,然後就被國民黨人綁架帶走,一路押到中國南京,然後再轉押到上海。如果國民黨要定葉廷珪是什麼叛亂暴民、共產黨徒或是日本倭寇的罪,那他們大可像抓湯德章一樣抓去大正公園槍斃不就好啦,連法院判決令都不用,幹嘛要大費周章把葉廷珪抓去中國上海呢?
 
「肉票換鈔票」就是葉廷珪被中國國民黨抓去上海的唯一原因,俗稱擄人勒贖。擄人勒贖這種事情在二二八抗暴事件發生後與白色恐怖時期特別多,一堆人莫名其妙被國民黨抓去監牢,然後苦主的家門口就會多出一堆莫名其妙的人跟你說要拿錢來「打通關係」或是「安排見面」。(被槍斃的台灣金融先驅陳炘即是另外一例,陳炘被捕後,他家也出現一堆人跟他太太要錢說可以幫忙打聽消息,讓他太太花了一堆錢而導致家庭經濟困頓。)
 
現在的詐騙集團是打電話騙你說你的小孩被綁架,1947年的國民黨是打電話騙你外出然後直接綁架你。國民黨,你贏了。一堆台灣人就這樣散盡家財只為了把一個本來就無辜無罪的人給贖回來,結果通常多是錢出去了,人還是沒回來。你們國民黨人若是要上台講你們這個黨是如何創業發達致富的故事,記得要把這段「篳路藍縷」的白手起家過程給說出來,哥倫比亞毒梟都會跟你們磕頭。
 
葉廷珪被國民黨抓去當肉票之後,葉廷珪的妻子劉瓊瑛趕緊把家中的大片土地變賣,換取了一船黃金,然後依照綁匪指示坐著船到上海的碼頭交付贖款。當然,如果國民黨當場就拿錢放人,那它就不叫國民黨了。天真的劉瓊瑛坐著船到上海交付黃金之後,她就被這群國民黨官兵給拖去輪姦,然後被丟到上海又臭又髒的後巷等死,直到被人發現才送去醫院急救。
 
葉廷珪本人呢?當然繼續被綁匪押著啦!這群國民黨綁匪因為幹了拿錢不放人還輪姦他太太的事情,卻又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定他的罪,就羅織了一個葉廷珪在日本時代改日本名叫「葉山岩」,說他是皇民的極爛理由來定罪。我是不知道中山樵跟石岡一郎會怎麼想這件事啦。然後國民黨偽造一堆文書就把葉廷珪丟進專關日本戰犯的上海高境廟監獄,隨便用一個中國愛國流氓最愛用的「漢奸」名義來說他是二戰戰犯,丟給國際戰犯法庭就烙跑閃人了。
 
還好國際戰犯法庭不是由這群桑斯奧福畢曲的中國人在主導,不然大概又會出現一堆胡判亂判的枉死冤獄。凡事講求證據的國際戰犯法庭根本找不到葉廷珪有犯下任何戰爭罪行的證據,所以就以抓錯人的原由無罪釋放葉廷珪。
 
好笑的是,戰犯法庭已經宣布無罪釋放葉廷珪,但是中國監獄的獄卒仍然不願意釋放他,原因是葉廷珪出獄前想跟獄卒要回他的Parker牌金筆,結果獄卒不想還他,就硬是把他多關了一個月。你還真以為中國國民黨會這麼輕易放棄他們的不義之財啊。
 
葉廷珪大難不死返回台灣後,就開始以黨外身分競選公職,由於他人氣超高,為人清廉不貪污又眼光遠大勤建設,前後當選了三任台南市長,包括第一屆、第三屆與第五屆台南市長,這種黨外跳屆當選三次的也算台灣政壇奇葩啦。其中1960年第四屆台南市長競選時,葉廷珪之所以敗給了國民黨的辛文炳,原因是國民黨大量作票,還把廢票灌進國民黨的票數裡。
 
國民黨在台南作票這件事還被「自由中國」雜誌在社論中拿出來痛罵並要求選舉無效。葉廷珪謝票的時候因此受到數萬名鄉親的英雄式歡迎,加上葉廷珪一度想要呼應「自由中國」的主張來籌組新的在野黨,這些事情讓國民黨高層相當憤怒,決定要用謀殺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大受人民愛戴的政敵。(「自由中國」雜誌也在該年被國民黨查禁停刊。)但是葉廷珪那麼受台南鄉親的歡迎與矚目,當然不能直接殺他,所以國民黨的邪惡腦筋就動到了葉廷珪的妻子劉瓊瑛身上。
 
你應該知道電影中那種最下賤的反派總是愛把腦筋動到主角的家人身上的劇情吧!有想起林宅血案嗎?有想起楊清化血案嗎?曾經遭國民黨兵在上海輪姦的葉廷珪妻子劉瓊瑛,雖然九死一生逃過一劫,但是國民黨人在1961年再次派人在她吃的西瓜裡面下毒,她終究還是被國民黨給毒殺致死。下毒的市長公館煮飯佣人連夜打包逃走,連下毒者的戶籍資料都全部被銷毀,非常有國民黨特務的行事風格。葉廷珪的女兒也差點被國民黨派來的人給用刀刺死,還好葉廷珪即時出現救了他女兒一命。(劉瓊瑛遭毒死的公園路市長官邸後來也傳出鬧鬼事件。)
 
國民黨殺完人之後哩?當然接著就是劫財啦。葉家在台南有許多房產,連美軍顧問團都曾經跟葉廷珪承租房子,後來全部被國民黨人用你會在詐騙集團判決書裡看到的各種手法給偷光光,連他的古董金庫都搬光光,逼得葉家人只好在外租屋,甚至逼到他們家宣布破產。葉廷珪一家人被國民黨迫害劫財污名的經歷直到2004年才獲得陳水扁頒發恢復名譽證書而得以平反,還為他在湯德章紀念公園(湯德章遭槍殺的地方,湯德章也是葉廷珪的好友)種下苦楝樹以紀念他悲苦堅毅的一生。(葉廷珪於1977年逝世)連立法院都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來增列「葉廷珪條款」。
 
好啦!我故事說完了。我知道你接著會想問說:「這跟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有什麼關係呢?」、「葉廷珪這種個案式的搜刮貪污未必會與政黨集團侵佔公產有什麼關連性。」或是「這些個人侵佔劫掠的財物絕對不會流到集團的黨產當中啦。」抑或是「葉廷珪的個案有白色恐怖時期的補償條例去賠償,該賠的也賠啦,不要跟國民黨侵佔國產的黨產扯在一起啦。」你如果會想這樣子問,就代表你可能不是很了解問題的本質,或是想要鋸箭切割。
 
曾經在二戰後駐台的美國領事館官員葛超智,又名喬治˙柯爾(George Kerr),在「被出賣的台灣」一書中將中國國民黨在戰後1945年開始對台灣的貪腐劫財情形分成了三個等級:
 
=================
「財物掠奪的程度可分為三個等級。(中華民國)軍人的財物掠奪屬於最低的一級。任何可以移動的東西,任何不經心放著,或沒人看管的東西,片刻間便會被那些衣衫襤褸、無紀律的軍人奪走。
 
掠奪的第二級則在於軍隊裡較高層軍官。他們與承攬商在各港口設置倉庫,然後從那裡轉運出口大宗的軍事及民生物資。
 
最高層級則是陳儀及其徒黨牢牢掌控了所有的工業原料、儲備的農產品、及戰後日本人移交或充公的房產等。」
=================
 
如果你不相信一個美國官員說的話,那這位中華民國官員,也是當時國民黨的省主席魏道明說的話你總該信吧:「國民黨接收台灣拿走的多,給的少。比日本還不如。」拿的多是什麼意思,你不會還不懂吧?
 
你可以說一兩個黨員的貪腐未必跟整個黨有關係。但是如果整個黨從上到下都在貪腐呢?這種中國黨國政治文化所帶來的結構性集體貪腐問題,你要怎麼切割來看呢?你要怎麼把劫掠個案私產與劫掠集體公產的原因切開來看呢?
 
你前面看到令人髮指的葉廷珪綁票案例若不是由葛超智口中程度最低下的一級,一群結夥的中華民國軍人或是軍官所幹出來的爛事,就是由二、三級的高階軍官或是國民黨高層所籌畫的邪惡計劃。但是不管這件事是由低階或是高階的中華民國黨官所為,它都指向了一個方向,就是當時國民黨人上上下下兄弟登山各憑本事的集體貪腐劫掠作為。細漢的搬細車,大漢的搬大船,如此而已。
 
一些低階的中華民國官兵之所以只能搬街上的腳踏車與民家私產,或是幹些偷拔鐵路號誌去賣,導致火車撞車出軌的狗盜之事,只是因為他們沒本事幹到第二級或是第三級那種可以獨攬進出口生意或是獨佔原料與侵佔日本移交公家廠房財產的程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國民黨不當黨產的大宗來源)。
 
我個人相信那些只能在街上搶劫腳踏車的中華民國軍隊,寧可穿著軍服西裝在辦公室裡優雅地批閱文件來下令劫掠,也不想那麼辛苦地流血流汗去挨家挨戶擄人勒贖,因為葛超智口中的二、三級貪腐掠奪所搶來的可不會只有一船黃金跟一枝Parker牌金筆。
 
不管葉廷珪被勒贖劫掠的財產流向何處,他的悲慘境遇只是各種不幸被劫掠台灣人的濃縮版本而已。他的遭遇不只是一個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個案,而是指向了國民黨不法謀財的集體犯罪心態,而這個犯罪心態不但造就了國民黨眾多的貪腐個案,也造就了國民黨的龐大不當黨產。最下流的就是,國民黨還會冠以剿匪、平亂、救國、愛心、婦女、慈善之美名,來行劫貨奪產騙財之實,事後想要追討的時候,他們還會罵你清算鬥爭。
 
你現在搞懂了為什麼在講國民黨不當黨產之前,我要先把葉廷珪的不幸故事講出來的原因了嗎?你現在知道為什麼中華民國在1945年時才來到台灣六個禮拜的時間,台灣的街頭巷尾就貼滿了「狗去豬來」的標語了嗎?你現在知道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為什麼聽不懂國民黨行政長官陳儀廣播時所說的當官要:「不偷懶,不撒謊,不揩油」的「揩油」是什麼意思?那你現在知道「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的財產追蹤為什麼要回溯到1945年嗎?
 
有時候我會看到一些國民黨與深藍支持者很愛說二二八事件是鎮壓共產黨徒、平定暴民倭奴的事件,那麼請告訴我,既然二二八是中華民國國軍平亂剿匪的事件,為什麼有一堆被中華民國軍隊屠殺的人身上財物都不翼而飛呢?不是國族家恨的仇殺嗎?怎麼變成了謀財害命的財殺了呢?
 
一、王石定(高雄市漁業代表):於1947年3月6日遭國民黨軍隊以機槍掃射致死。死後身上的西裝、戒指、手錶全部不翼而飛。
 
二、郭章垣(宜蘭省立醫院院長):於1947年3月18日遭國民黨軍人槍殺,軍人逮捕郭章垣之前,到他家中翻箱倒櫃的搜刮與搶劫財物,臨走前本想順手牽羊拿走另一位醫師蔡陽昆的風衣,後被蔡陽昆喝止才被丟還。
 
三、李瑞漢(律師):於1947年3月10日遭國民黨特務帶走,就此失蹤。李瑞漢失蹤後,李瑞漢律師事務所的金庫被洗劫一空。
 
四、許錫謙(花蓮富商):於1947年3月遭國民黨憲兵槍殺,死後身上錢財、戒指、金鍊、懷錶不翼而飛。
 
五、張七郎(花蓮縣議會議長):與其子兩人,共三人於1947年4月4日遭國民黨軍槍決,死後父子三人被國民黨軍埋於公墓,身上衣服與物品全部不翼而飛。
 
六、陳復志(三青團嘉義分團主任):於1947年3月18日遭國民黨軍人槍殺於嘉義火車站前。死後身上手錶與皮鞋不翼而飛。
 
凡此劫財殺人事件不勝枚舉。中華民國軍隊從1947年3月20日還開始以「綏靖清鄉」為名進行屠村,不但任意進入民家搜查,許多台灣人被迫交出與「武器」無關的個人財物,將財產奪去後,國民黨軍還可能把原屋主與其家人殺害滅口。若家中有姿色貌美的女人被國民黨軍幹部看上,就會發生男被殺,女被姦殺的慘劇。後來屠殺台灣的中華民國二十一師部隊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一軍在上海殲滅之後,從中華民國軍人的屍體中搜出許多金戒指、金鍊與手錶,這些就是1947年對台大屠殺時所掠奪而來的財物。
 
如果你們中國黨是為了你們所認為的「仇敵」而殺人,你們所認為的「主義」而殺人,你們所認為的「統一大業」而殺人,不管這個「仇敵」該不該殺,這個「主義」有沒有道理,這個「統一大業」是不是本質就是侵略,我都還會敬你們個三分。但是很明顯的,從眾多的歷史案例來看,你們中國黨的真正動機就只是為了劫財而殺人而已。
 
你知道電影「終極警探」(Die Hard)第一集裡面麥克連警探的經典名言嗎?我很想說Yippee Ki-yay, Motherfxxker! 但不是這一句,是另外一句:「在那麼多的惺惺作態與禮義廉恥之後,你不過就是個賊而已。」(After all your posturing, all your little speeches, you're nothing but a common thief.)
 
國民黨,你們不過就是群賊而已。
 
(圖像繪製PJ McQuade)

淪落到只能靠削價競爭(轉)

[洪士灝] 淪落到只能靠削價競爭?
撰文者:洪士灝 發表日期:2016/07/25
上週拜讀了臉友台大化工系藍崇文教授寫的「慘業」一文,說到台灣四大慘業,應是給台灣一個教訓,走俗又大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要中國可以做的東西,在台灣就不值得做了。藍教授的評論深得我心,尤其是他這個極為生動的比喻:「小家碧玉要跟人家比,是得靠清純與氣質,要走妖豔脂粉路線,脫光了也不是人家的對手。」
看到比喻,想起去年我到荷蘭阿姆斯特丹開會,跟著人群到頗負盛名的紅燈區觀光。「性工作」在當地是合法的,工作者當街脫衣展示其傲人身材,有尊嚴而不怕人看。所謂職業無貴賤,我不反對任何合法的職業,包括代工和性工作,但我認為工作要有尊嚴,如果一路淪落到只能靠削價與人競爭,價值越來越低,這樣的社會是否會成為「悲慘世界」的翻版?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照片來自:Rungbachduong分享於Wikipedia, cc by 3.0
上週四(7/21)到資策會新成立的開源軟體技術服務中心給Keynote演講,演講前我跟資策會的長官和朋友說抱歉,上週幫經濟部審查計畫時扮黑臉,今天又要來講點比較刺耳的話,請多包涵。長官說沒問題,有些事情也到了該轉變的時候了。顧及長官的面子,我沒有直白講的是,如果法人和廠商仍舊用降低成本來賺錢、或是靠政府補助營運的概念,只會把原本有機會的產業越做越小,搞成「慘業」
我在演講中說:各位推動開源軟體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因為政府沒錢買不起國外的軟體才來做這件事,或是因為想要包攬政府資訊系統預算才來呼籲政府各單位採用開源軟體,那不免把當代開源軟體的意義和未來性看得太小了,實際上開源軟體遠遠不止於此,我們可以以開源軟體為基礎挖掘新資訊時代中的金礦,提升技術競爭力,站上世界舞台
我長期與業界朋友探究資訊產業的研發方向,由於產業的類別甚多,技術深淺有別,研發的速度又非常快,而每個人的位置不同,目標可能也不同,所以想法和做法差異甚大。然而由於高科技的天性,政府官僚看不懂、追不上,我不認為可以靠政府來大力推動,然而某些政府官員和民眾還停留在三十多年前政府設立工研院和新竹科學園區大力扶植電子產業的成功故事,殊不知今天的大環境和資通訊產業研發策略已經與三十多年前大不同,而近年政府的產業推動策略和研發補助計畫有多少成功的案例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大樓
資訊產業變化快速,想靠政府推動,但許多政府官員和民眾還停留在三十多年前設立工研院和新竹科學園區大力扶植電子產業的成功故事,不知現在的大環境與發展策略早已不同了。圖為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大樓,照片來自:Peellden分享於Wikipedia, cc by 4.0
我如果說政府不要補助產業的話,可能會被那些長期靠政府補助過日子的業界和同行罵。但我們這樣搞下去,這麼多年來淪落到只能靠低廉的勞動成本與國際競爭,難道是有識之士所樂見的嗎?如果大多數人只是醉心於賺入大把鈔票、滿足自家生活、獲得個人地位、或是鑽研一己的學術領域,那麼要如何避免繼續沉淪下去呢?其實我自己這些年過得不差,但正如同我這篇網誌 所說的,我看見諸多有能力、薪水還不錯的人也深陷此漩渦之中,痛苦不堪。因此,光靠壓低物價,遲早會出大問題。要創造價值,需要的是突破和躍昇,有能力的人或許可以思考如何做點不同的事情
然而好比停留在上個世代成功的經驗,有些人還在寄望於研發市場大、泛用性高的技術和產品。我想,現在做這個不容易,你沒有夠大的資本,只能為人代工,運氣好賺一票之後,不出幾年,就得再找下一個賺錢的技術和產品,因為無法累積技術,所以只能找技術門檻低的東西來做,老闆要數鈔票,靠的是廉價技術勞工的辛勞,我們暫且稱此為路線A
台灣有很多公司,說自己有做高科技研發,其實只是買現成的技術和機具來幫人代工,就是標準的路線A,其中不乏一些有品牌的公司,但產品品質或品牌價值不出眾,只能靠低價爭取市場。不過,我們也不要隨便批評某某公司做代工產業不好。舉鴻海和台積電為例,雖然是代工,但他們在代工的技術上長期耕耘,研發了一些獨門技術,所以能在世界舞台上成為一方之霸。但我不諱言,這兩家公司仍然有相當重的代工習氣,談前瞻產學研發案的時候過於算計,還有改進的空間,否則可能在新領域的研發上縛手縛腳。
另一個方向,稱為路線B好了,是市場規模小、需要頗多客製化的專業領域技術和產品,例如醫院用、航空航海用、軍用的設備,必須花很多功夫與專家合作,通過某些規範認證,所以門檻高,但進去之後不會有很多人來惡性削價競爭。然而因為能進來的人不多,同時因為公司需要高水準的技術、行銷人才,所以公司很難大幅擴張。舉最近我使用Garmin智慧運動手錶的例案例報告,以及我與一些以技術為基礎做專門領域事業的中小型科技公司談合作的經驗,我相信這是現階段台灣要走上國際的路線,以技術立身,如以色列、荷蘭、芬蘭等國的例子。
然而政府似乎老是以泱泱大國的思維去談研究發展,以那些大國的名校和大型企業為目標,搞得我們做學術的常常要跟頂尖大學拚排名,發表一大堆世界級的學術論文來證明自己能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但我們的經濟力量、本國市場規模、產業水準其實並不適合走這條我稱之為路線C,去追逐那些市場規模大、高技術門檻的研發項目。以資訊科技來說,除非是像中國那樣用本國市場來保護和扶植自身的公司,像韓國那樣敢拚敢賭把國家力量灌注在Samsung如此大的公司,否則很難與矽谷大公司競爭。
首爾街景
以資訊科技來說,除非是像中國那樣用本國市場來保護和扶植自身的公司,像韓國那樣敢拚敢賭把國家力量灌注在Samsung如此大的公司,否則很難與矽谷大公司競爭。圖為韓國首爾街景。攝影/蔡仁譯
上述三條路線比較起來,如果我是沒技術、不想冒險的老闆,我想我會走市場大、泛用性高、低技術門檻的路線A。當然,走這條路的也有雄才大略的,請勿過度引申。因為市場和技術容易懂,所以當老闆的我在看了幾本書之後,可以滔滔不絕向身邊的人吹噓自己的智慧和眼光,重點在於看準切入的時機以及有辦法找一群願意賣肝的團隊在最短時間把產品做出來,最好是拿政府的補助、藉由金融操作、預支員工的薪資來做這件事,降低自己的風險。所以我們看到台灣的老闆們時常要政府給好處,掏空某家公司來支助私人的公司,給員工非常低的基本薪資但承諾賺一票之後分紅。
由於台灣在上世紀末走路線A的公司大賺其錢,連帶產生許多英明的老闆和科技新貴,於是這些人被捧上天了, 把自己講得像是走路線C的企業,讓一般的民眾以為台灣真的是世界一流的科技島,跟著玩起了金錢遊戲,缺乏居安思危、突破創新的想法。於是一些產業,在技術沒有深耕和累積,加上中國、印度的崛起,自己人削價競爭,逐漸失去競爭力和利潤,成為慘業。
另一方面,如果要做市場規模小、需要頗多客製化的專業領域技術和產品的路線B,老闆自己得真的懂,或是勇於做高風險的投資,同時得提高薪資,僱用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級人才作為領導群和研發團隊,談何容易?而且,在路線A的公司產生許多科技新貴的年代,學生們被洗腦的很厲害,只嚮往去那些分紅多的公司,而這些公司還很拿翹,只收第一流的年輕人,能在最短時間內被訓練成高效率的生財工具,所以即使我這個老闆想走路線B,我也不容易募到資金、找到好人才
說到人才,我們有多少第一流的人才走在路線A上,而目前深陷於慘業之中,但仍舊企圖苟延殘喘?別的不說,政府和產業往往是打著要發展新興產業或是產業轉型的口號爭取資源,卻只是將資源導入既有的產業,因為主導者還是那一批人,變不出新把戲。於是檯面上的看起來戰功彪炳,卻難以扭轉頹勢,反而屢屢耽誤國家產業轉型的契機
國家轉型不成,有許多藉口和假議題,幾年前還抱怨員工分紅費用化讓台灣產業失去競爭力,指責年輕人偷懶不抗壓,說學界訓練不扎實,歸罪於國際金融風暴和政府不補助,實際上是產業長期接收了許多台灣最優秀的一批年輕人,卻讓他們從事低門檻的研發,技術難以累積提升而喪失競爭力
圖說明
國家轉型不成,就歸罪於國際金融風暴和政府不補助,實際上是產業長期接收了許多台灣最優秀的一批年輕人,卻讓他們從事低門檻的研發,技術難以累積提升而喪失競爭力。照片來自:Wpcpey分享於Wikipedia,cc by 2.0
然而台灣是民主國家,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要求這些檯面上的資本家用他們的錢去投資在他們看不懂的高風險的高科技產業上呢?錢是他們的,那些大公司要不要轉型,也是他們的自由,他們有些人覺得把錢投資在炒房和炒股,或是投資國外比較容易賺大錢,只要合法,也是他們的自由。所以我從不指名道姓罵那些慣老闆,因為他們不需要為台灣負責。有句話叫做「商人無祖國」,我們本來就不應該把未來植基於這些商人的良知與資源上,勞工本身要自立自強
我想,如果想要台灣的高科技業永續發展,我們可透過意見表達和實際行動,讓政府不要再繼續支持這那些無法轉型的企業,個人不要支持炒房和炒股的行為,而多去支持那些能夠提升本國技術競爭力的企業和機構。其實國內有不少致力於走路線B的企業,如果能集結一流人才,是大有可為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陣痛,但重要的是去做自己深切認為是對的事情
有人問,那具體來說該怎麼做呢?唉呀,我都說自立自強了,在問我之前,是否能自己先多想想呢?我也不是神,所知和智力有限,只能概述。 大體來說,只要政府不去補助路線A,就幫到路線B的公司了,所以政府決策的思維和機制要重建。然而,重點在於民間和人才的意願,大多數人只看到大公司和消費市場,所以我才要在此幫高調,提倡路線B,讓多些人看到另外的路線。如果輿論不改,那麼民粹政府也只會隨眾去補助路線A的公司吧。另外,政府也不是沒有能幹的人,不過需要一些論述來支持,否則很難對抗既得利益團體的。當然,沉淪到最後總是會觸底反彈的,只是遲早而已
原文刊載於洪士灝的Facebook,《數位時代》獲授權轉載。

談名人外遇問題(轉)

收錄自赏
Vivian Wu
‪#‎雜記‬
1. 每次遇到名人外遇出軌事件被大肆報導時,總不乏有人評論,「這是他們的私事,有甚麼好報的?」可我總覺得我們其實不需要這麼驚訝。我們對各種「世紀婚禮」有多迷戀,對待外遇出軌就有多麼瘋狂;我們多麼傾慕各種真愛表率,就要多麼痛恨各個不忠與背叛。唯有對於不符規則之人施以必要之懲罰,婚家神話才有可能繼續被鞏固。當愛情成為人生必須解鎖的成就之一,而婚姻家庭又是真愛的唯一證明時,單身勢必為魯蛇,各種外溢且不夠溫良恭儉讓的慾望當然是骯髒,然後我們每半年就要在社群網站上讀一次梁家輝的故事。這都是同一套規則下的產物。
2. 婚家至上的規則,搭配了父權社會的性別規範邏輯後,結果就是我們永遠只能有一種劇本,而這個劇本裡男男女女的角色早就已經固定。女主角總是「有愛一切好談」的弱女子,而男主角則是「有心一切好辦」的真男人,所有的外溢都是鬼迷心竅一時失守,儘管我們一開始想「守」的,也就只是一條虛無的路而已。道歉、眼淚、遺憾、和迷惘不小心其實都是裝飾,唯一的目的是強調那個「萬不得已」(如同各種離婚的劇碼裡主角也都必須要百般證明自己已經「窮盡一切努力」)。捍衛這套體制的人會說他們在乎的是承諾與負責的重要,我倒是覺得它所鼓勵的,是我們對自身情感與慾望的無知和無能。
3. 往往也要聽人說,「當初為什麼不想清楚再做出(結婚的)決定?」先別提把親密關係視為一種只能做一次、做了就不能反悔的決定有多荒謬,畢竟哪一個人不是在各種嘗試中逐漸理解、發掘自己的?我們的社會也從來沒有給予我們「想清楚」的機會、鼓勵和訓練。我們被教導成功的人生就是有一段穩定、長久的、最好有國家證明的(很常時候是異性戀)親密關係,所以我們讀書、立業、成家、生子。在這個過程中,鮮少有人跟我們說,我們可以停下來,想想這是不是你要的?你渴望的人際關係是什麼?你對親密的想像是什麼?你需要愛情嗎?只有愛情才能成家嗎?
甚至這套路徑的指導往往也只維持到我們簽下婚書的那一天,從此以後我們除了「雙人一世」這四字箴言以外就只能自生自滅。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衝突(畢竟愛是恆久忍耐),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失望,我們不知道如何協調彼此的慾望與親密需求(畢竟一週一次),我們從不知道「放棄」與「結束」也可以是一種選項,更無從去想像除了愛情電影和言情小說裡描述的劇情以外,其他的親密關係可能(開放的、無性的、多人的、短暫的......etc)。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對任何不符合常規的情慾表現總是感到無比慌張,畢竟那提醒了我們,原來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4. 我反對媒體與社會大眾對這類事件的公審,以及媒體鋪天蓋地的追殺報導,但倒不是因為這些事情是「私事」。應該這麼說,個人如何實踐自己的情慾當然是個人的選擇,但是各種情慾實踐在社會與國家體制中如何被對待,以及親密關係中因為性別權力不對等而產生的壓迫,那就不只是私事了。例如家暴不是私事,例如在通姦仍被視為刑事犯罪的情況下,婚姻中外遇也顯然不是私事。事實上,通姦罪所說明的是,我們的社會不僅僅大力提倡上述那套婚家規則,更不忌諱於用國家機器的力量來懲罰不遵守規則的人。甚至也不只是通姦罪而已,我們一直以來都放任甚至鼓勵國家以各種理由(如善良風俗和兒少保護)來規範個人的情感和慾望實踐。
5. 但家庭暴力不是情慾實踐。我覺得我有必要強調一下。也希望大家關注到,家庭暴力並非只發生於特定的族群或社會階層。順便來個工商服務,如果有家庭暴力的問題,可以電話撥打113獲得相關諮詢。此外,自今年初新法實施後,家庭暴力防治法已擴大規範範圍,未同居的情侶如今也可以受到家暴法的保護。
6. 有評論者說某週刊這次的爆料是建立在父權邏輯之上,此話當然沒錯,我只是想說,從台鐵案到追殺劉喬安到今天以及這之間無數件的案例,某周刊不就一直是靠販賣這個維生的。(攤)

監獄用最低廉的價格豢養『人渣』,剩下的台灣人就是最美麗的風景。

臺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監獄用最低廉的價格豢養『人渣』,剩下的台灣人就是最美麗的風景。」

0
在臺大法律系任教的李茂生研究監獄學多年,從 1973 年進入臺大讀書,就與犯罪學的老師走透了全台的監獄,更曾在 2011 年時寫下《獄政改革芻議》,在監所改革的領域有深厚的研究。本次公益爆米花邀請李茂生以法律的角度,談論監所改革的難解問題。

犯人如缸中之魚,而獄中勞動所得難以支撐開銷

「收容人進入監所時,身上所有的物品都必須交給所方。」李茂生解釋,這是犯罪學中作為懲罰的「剝奪模式」;而當一個人身無長物、無正當獲取金錢的管道,就只好開始向他人卑躬屈膝。而他們在獄中的勞動情況,薪資其實遠不足以他們自力更生。
監所的時薪不受勞基法規定,時薪低,而且因為工時不長(每天六小時),在獄中除非有家人接濟,否則難以支應日常用品支出、伙食補足金、業務金雜費、犯罪被害補償金(包括被害者家屬無法工作的賠償費、被害者子女的學雜費)。
收容人在獄中的工作大致上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視同作業」,包括打掃、煮飯,都由收容人負責,薪水大約是一個月三、四百元。
第二種是「自營作業」。施茂林擔任法務部長時曾推動「一監所一作業」,例如金門麵線、台中女監的生巧克力、龍潭軟糖。全台共有五十多所監所,有自營作業的約四十所,儼然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第三種則是「承攬加工」,包括糊百貨公司的紙袋、組裝原子筆等類似家庭代工而無需複雜職業訓練的簡單勞動。李茂生尖銳地指出:「我們透過奸商剝削他們的勞動力,且不會有罪惡感,反而覺得他們罪有應得。」
當公平薪資隨著自由一同被剝奪,收容人在獄中的生活,只能仰賴家人接濟。如此一來,收容人的家庭背景,將會更強化他們出獄後的人生階級。「如果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即使關了二十年出來,生活也不會成問題;但貧窮人家的孩子失去工作、失去社會聯繫二十年之後出來,會是什麼樣子?」

監獄超收問題-我們真的有這麼多壞蛋要關嗎?

監所原本只能容納四萬多人,但目前實際上收容了六萬六千人,超收率是 33%。原本每個人平均有一點多坪的生活空間,然而這個數字還是將典獄長室、庭院都算進去的結果。近年來,45 到 60 歲的收容人逐漸增加,李茂生形容現在監所已經是「二十年後的台灣社會」。
那麼,監所中到底都關了哪些十惡不赦、心理變態的大壞蛋?答案是「毒品」、「酒駕」這些平凡人的平凡惡。這類罪行的再犯率,必須考慮到兩個背景因素,首先是毒品和酒精的成癮性,與毒品相關的再犯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讓監獄很難真正改善收容人出獄後的生活。

(酒駕通常犯下公共危險罪,這項罪名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入獄者為監所中的多數。資料來源:法務部。)
食毒品是罪?是病?李茂生提出反面意見:「毒品無論分級,都會對人體造成無法復原的傷害,醫療不能修復身體,不能把人變成一個『不會吸毒的身體』,只能幫助成癮者擁有堅強的身心去抗拒毒品。」
醫療只能維護身體,但後續需要社會的幫助,「為什麼不回歸社會?因為回來就會吸毒!」李茂生認為,只會把人關起來並不是正確的毒品政策,常見的美沙酮治療其實也只是一種以毒攻毒,成功率大概是 4%,海洛因與美沙酮同時中毒身亡的案例也不少。

高刑罰,高犯罪率?

除了成癮問題之外,另一個使得毒品和酒駕的再犯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是刑罰嚴格甚至比例失衡的法律,包括讓刑期如滾雪球般直線攀升的「一罪一罰」、還有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累犯不得假釋等規定。
「十件交通事故中,大約有一件是酒駕,其他則肇因於一般違規或疲勞駕駛,為何社會和媒體不以同樣的標準『審判』其他事故原因?」李茂生直指媒體帶給大眾的想像框架:「駕駛跑車的貴公子撞死無產階級老人的新聞特別容易被媒體大書特書,演變成為全民公審。」
「貪官污吏」是另一類的收容人類型,這些人為數不多,但通常完成刑期的一半就可以申請假釋。「社會觀感不佳?不,台灣社會很健忘,這些人同樣坐過牢,但出獄之後就能過著體面的生活,成功地『回歸社會』!」談到假釋,李茂生嘲諷地說,雖然監獄是人渣收容所,但是假釋門檻對於擁有錢財權勢者來說並不是障礙,能很快回到自己藏污納垢的寶山。

言歸正傳,我們怎麼定位監獄?

在監所生活的人幾乎可說是生活在最底層,李茂生認為,只有一種人會刻意犯罪「住回去」,也就是在社會上真正求生不得的的人。「這種人即使在監所受人欺負,至少還能吃一口飯、還有一條內褲可以穿。這表示他在社會上生活的處境反而更為凶險。」
Q&A 時間,李茂生談到監獄學中的「劣等原則」,主張「監獄的生活水準被設定為比最低階勞工更低,以免吸引人來犯罪」,從十七世紀到 2015 年,這樣的想法都根深蒂固在社會大眾的心中,認為罪犯用最低水平活著就好了。
李茂生表示,「國家比養老院更便宜的經費,去養社會所謂的人渣、魯蛇,這是一場社會實驗!如何用最便宜的價錢,把對社會最沒有意義的人挑出來,丟到社會邊緣去,剩下的台灣人就是最美麗的風景!」但實際上,社會上人人喊打的毒販也可能是為了負擔家計鋌而走險的孩子

有同感,打完藍丁打英丁

林一方
一句話讓你露了餡 . 蔡英文 , 莫怪我一直瞧不起你 !
7月26日,一群親綠學者,前往總統府當面與蔡英文溝通司法院正副院長人選一事。大抵上,就是再次重申,謝文定曾在兩蔣威權時期,經手多起政治案件,並且是美麗島事件的專案小組成員,也處理過江南案,爾後仕途一路順遂;而這樣的人,不應出任司法院院長,接下推動轉型正義工程的重要工作。
結果,面對學者提出「為何謝文定不適格」的沉痛理由,蔡英文卻回稱,「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這句話,立刻讓現場所有人詫異不已,難以理解為何蔡英文會有這樣的認知。
我手上有威權時期反抗者大量的口述歷史 , 只是你真的無知到這種地步嗎? 即便你如此無知 , 但家博你總聽過吧? 史明你總認識吧? 黃昭堂你總認識吧?林義雄你總認識吧?再不 , 鄭南榕你總聽過吧?
現在689萬人民選出了你當總統 , 而你卻講出這種白癡話「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來包庇該被問責的美麗島事件加害者謝文定擔任司法院長 .你越是蠻幹將越讓更多人對你看破手腳 , 莫怪我一直瞧不起你 !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南海爭議,北京說詞的誤區(上):中國何曾擁有南海?

中文讀者對南海歷史的認識,大都止於官方灌輸的知識。有趣的是,即使西方世界的讀者和專家,對南海歷史也大都不甚了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沙群島南沙群島上巡邏。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沙群島上巡邏。攝 : REUTERS
7月12日下午,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判決即將公布,各方在圍繞南海問題的外交、法律、輿論和軍事上不斷角力。由於中國拒絕參加仲裁案,也預先明言,無論結果如何中國都不會接受,這種「無視國際法」的做法無疑在國際輿論上落了下風。
為了在輿論上反擊,向世界說明「不接受仲裁」的中國反而是「遵守國際法」的一方,五月中旬,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和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聯名在《中國新聞周刊》(中文)和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英文)撰文,為中國的立場辯護。由於兩位的職務,此文可以被視爲中國官方的最新說貼。
中文讀者對南海歷史的認識,大都止於官方灌輸的知識。有趣的是,即使西方世界的讀者和專家,對南海歷史也大都不甚了了。那是因為在70年代南海爭議 最早被西方學界關注的時候(主要因為中越西沙海戰),在西方發表的論著,不是出自海外華人之手,就是西方學者參考了台灣和香港學者有關論述,它們都是一面 倒傾向中國。
直到今天,西方世界對南海歷史所知還很不足。於是,西方學者經常說,中國對南海無疑在歷史上有一定的權利,但在現在的國際法上,這些權利都難以作準 云云。這種說法,中國人聽來,似乎是只講法理,不講道理。這反而引起了中國人對「西方制定的國際法」的反感,更不利於雙方客觀地認識南海問題。
在此,我總結了在南海問題上的十個誤區。其中前面六個誤區更多涉及歷史事實,後面四個誤區則主要針對2009年南海矛盾激化以來產生的問題。文章旨 在闡明南海問題的複雜性,以求讀者能夠兼顧另一個角度深入思考,而非斷定誰對誰錯。限於篇幅與目的,本文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討論對中國「不利」的歷史 事實和法理,以便讀者對照中國官方論述,思辨比較。

誤區一: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

中國宣傳:「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權權利、管轄權主張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從2000多年前的漢朝就開始發現和逐步完善了對南海、特別是南沙諸島礁以及相關海域的管理。」但其實,南海並不是中國人最先發現的。
根據「走出非洲」理論,從非洲到達南海一帶的智人分早晚兩批(註1)。第一批走出非洲的「早亞洲人」,沿著海岸在六萬年前到達亞洲東部形成南島民 族,他們是東南亞和大洋洲人種的祖先。第二批「晚亞洲人」三萬年前走出非洲,沿著內陸到達青藏高原東南部一帶,在此分為兩支繼續遷移。一支南下到達印度支 那半島(老撾、越南一帶),再從那裡遷徙到現在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和浙江等地,成為了「百越」族。另一支則北上發展,他們分別成為藏族、苗 族、羌族和漢族。
可見,最早到達南海的人是現在東南亞各國,包括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等的先民;其次到達的是百越人(以其後裔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只有越南);而中國 的主體民族漢人,要遲至秦朝征服嶺南之後(公元前214年)才開始到達南海。這麼看來,菲律賓人、馬來人和越南人比中國人更早地「發現」南海。
當然,上古時期的民族遷移不能直接構成主權論據,但不妨礙我們利用這些綫索去重新認識南海歷史。
中國把「發現」南海諸島的時間定得很早。最常引用的,是東漢楊孚的《異物誌》:「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中國認為,漲海指的是南海,崎頭指的就 是「包括南海諸島在內的南海所有島嶼」。這個判斷犯了「以個體代替整體」的邏輯錯誤。崎頭是否為珊瑚礁還有爭議(因為珊瑚沒有磁性);但即便是珊瑚礁,也 不能說發現了一個珊瑚礁,就發現了所有的珊瑚礁。憑這段話,並不能證明「崎頭」在哪裏。它可能只是一個近海的珊瑚礁,但中國專家卻沒任何文獻根據,就把它 說成是幾千里之外的南沙群島。
發現南海諸島的前提,是在南海航行。而宋朝之前,中國人在南海的航海活動極為有限。 根據《漢書》記載,中國第一次出使東南亞國家,是對「黃支國」來「朝貢」的回訪。黃支國大約在馬來半島一帶,能先來到中國,自然比中國更早開發了這條航 道。中國使節回訪的交通是「蠻夷賈船,轉送致之」,也就是乘坐外國商船去的。此後,東南亞的航道相繼為占城(原位於越南南部的古國,後被越南吞併)、扶 南、波斯、天竺、大食(阿拉伯)等國的航海家把持。
現在常提及的「南海絲綢之路」並不是中國人開發的 。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中,確實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直到唐末為止,中國最主要的功能是產地和貿易市場,而不是海上交通的提供者。中國人記錄了一 些航道,但這不等於中國人開發了這些航道。到了宋朝,中國才開始在南海交通中佔據重要地位。既然如此中國人在唐末之前於南海的航海活動極為有限,那麼和其 他把持航道的國家相比,中國發現諸島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其實,在唐代同期的阿拉伯人航海遊記中,已經有一些可能是南海諸島的記錄。在文獻中第一次能確定是西沙群島的記錄,是占城人留下的。據《宋會要》記 載,1018年,占城使者出使中國時說:「國人詣廣州,或風漂船至石塘,即累歲不達矣。」這裡的石塘應就是西沙群島。也就是說,占城人告訴中國人關於「占 城人往廣州途中遇風暴而漂流至西沙」的事情,中國人把這個信息記錄了下來。
根據這個記錄,占城人是最早發現西沙群島的人,而中國人只是信息的記錄者。占城現在是越南的一部分;從主權繼承來說,是越南人而不是中國人最早發現 西沙群島。可是,由於這段文字是中國人記錄下來的,中國一般把這個記錄作為「中國對西沙群島的歷史證據」之一。中國記載南沙群島的時間更加晚(1209 年),而且也是外國人告訴中國人而被記載下來的,其知識來源的最大可能還是占城人。
在宋到早清,中國有很多關於南海諸島的記錄,但這些記錄都大都是關於地理和水道的記載,簡略、零散而混亂,沒有確鑿證據說明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中國一直強調,從宋朝開始已經把西沙和南沙劃歸萬州,其證據是一系列方誌上說的「萬州有長沙海石塘海」。
但只要把仔細檢視這些方誌,就知道這個說法相當不可靠。比如《雍正廣東通志》記載:「長沙海石塘海,俱在城東海外洋,古志云萬州有長沙海石塘海,然 俱在外海,莫稽其實。」其他方志表述大同小異。這些記錄都有兩個關鍵詞:一,「古志云」,說明這是因循古說的(這裡的古志是指宋朝的《瓊管志》,已佚); 二,「莫稽其實」,即不知是否確實。也就是說,長沙石塘只是因循古說記錄下來的地名,連官方都不知道是不是真實存在的,這又怎能算作是「劃歸萬州管轄」的 證據?
可見,中國對南海諸島的歷史依據,並非如此「無可爭辯」。

誤區二:南海其他國家,都沒有歷史性權利?

南海的其他沿岸民族也有悠久的歷史。菲律賓人、馬來人,占城人以及越人都比中國人更早生活在南海周邊。即便把視角放在「國家」的層次,如前所述,占 城人很早就知道了西沙和南沙,甚至可能其是發現者。占城後來被越南吞併,從國家繼承的關係來説,越南自然能主張有權繼承占城的「歷史權利」。
而越南本身,更是從17世紀開始逐步建立對西沙的統治。17-18世紀,阮主統治了越南南方(又稱「廣南國」)。他派出黃沙隊,到「黃沙」打撈失 物。此事首先被記載在越南北方人杜伯在17世紀所撰寫的《纂集天南四至路圖書》上。17世紀末,中國僧人大汕廠翁遊歷廣南國,也提及了阮主命人在「萬里長 沙」(當時中國對西沙的稱呼)打撈失物的事。18世紀中,一個到廣南國的法國人 Pierre Poivre 亦記載了類似的事件。
1770年代,越南北方(鄭主)趁廣南國西山阮氏叛亂之際,佔領了阮主的轄地順化(Hue),並派越南史上最出色的學者之一黎貴惇前往主管。其間, 他寫下了《撫邊雜錄》,詳細記載了黃沙隊及其事跡。根據當中對黃沙的位置、地貌和物產的描寫,可以非常可靠地推斷就是西沙群島。裏面還記載了一段中國給越 南的公文:「乾隆十八年,安南(越南古稱)廣義府彰義縣割鐮隊安平社軍人十名,於七月往萬里長沙探捨各物,八名登岸尋覓各物,只存二名守船。狂風斷捉,漂 入青瀾港,伊官查實,押送回籍。」鑒于「萬里長沙」正是中國當時對西沙的稱呼,這個史料更加證明了,越南黃沙隊所到之處就是西沙群島。
19世紀初,嘉隆帝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建立了統一越南的阮朝,進一步加強對西沙群島的控制。1815-1816年,嘉隆帝「命水軍及黃沙隊乘船往黃沙 探度水程。」多條獨立的西方記錄都提及此事,包括在越南當大官的法國人沙伊諾(Jean Baptiste Chaigneau,阮文勝)、英國外交家和東方學家克勞福德(John Crawfurd,曾為新加坡總督)、以及在越南傳教的塔伯爾主教(Jean-Louis Taberd,他編寫了當時最詳細的越南拉丁文字典)等,都認為越南正式確立了對西沙的主權。
明命帝時期,越南重視海軍建設,建立了東亞最強大的海軍。根據正史記錄,從1833至1836年,明命帝每年都派水軍到黃沙作業,包括建廟、植樹 (相當於燈塔之用)、探測水文繪製地圖、設立木樁宣誓主權等。1830年代,南海海盜爲患,中越聯合打擊海盜。中國公文記載「副將李賢等巡至岩州三亞外洋 玳瑁洲,與越南夷洋接壤」,則確立當時中國水師的巡邏界限只到海南島崖山(三亞)沿岸小島玳瑁洲附近;以南則由越南水師負責。而同期一份1839年的英文 報紙記載,越南的海軍在帕拉塞爾群島(即西沙)巡航反海盜,有時會把打魚的中國漁民當成海盜逮捕,並送到越南港口處置。
可見,越南對西沙的管治經歷了完整的演化,從派服勞役性質的黃沙隊打撈失物,到派出水軍和黃沙隊一起行動,最後完全由水軍負責西沙的治理。這種有效 統治在19世紀中葉得到西方國家的承認,不少百科全書和地理書上都記載西沙是越南的一部分。只是後來越南被法國侵略,喪失主權,才失去對西沙的有效管治。 即便如此,在之後的越南官方文件(如《大南一統志》),仍然把西沙視爲國土的一部分。
菲律賓和汶萊(包括現在的東馬)很少對南沙提出歷史性的證據。但其實她們對南沙的歷史權利,也在中國古籍中得到反映。比如,明朝黃衷《海語》中寫 道:「萬里長沙在萬里石塘東南,即西南夷之流沙河也。」這裏的萬里長沙指南沙群島,西南夷就是指汶萊以西的國家,是指當時的汶萊或蘇祿。這句話的意思即南 沙群島是她們的傳統活動範圍。

19世紀中的越南地圖,顯示帕拉塞爾(西沙)屬於越南版圖。 供圖:黎蝸藤

誤區三:中國在二戰前管轄南海諸島,並無爭議?

大概從清朝早期開始(有人認為是明朝),中國漁民開始前往西沙捕魚,晚清時期更進一步到達南沙。海南漁民使用的《更路薄》也記載了到南海諸島的航行路線。他們在南海諸島上的漁業活動,可能比周邊國家都早。這些活動可以視為中國人對南海諸島的部分「歷史權利」(捕漁權)。
然而,中國政府「不承認」中國對這些地方的主權。1890年代兩艘經英國公司投保的船在西沙觸礁,貨物被附近的中國漁民搶掠一空。英國向中國政府交 涉,中國的官方答覆是,那裏不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負責。1899年出版的《清會典》以及《清會典之皇輿全圖》當屬最權威官方疆域文件。前者記錄了中國的 四至,最南端在「極南廣東瓊州府崖山北極高十八度十三分」,後者只畫到了海南島。這和前文提及的巡邏界限完全吻合。
19世紀後期,西方各國在南海的殖民地政府,在南海開展多項旨在保障航海自由的公共服務,包括測量水文、繪製海圖、編寫航海手冊(並公開發佈)、打 擊海盜、建立海難救助系統、預報天氣等。南海沿岸諸國中,唯有中國一概缺席。中國此時沒有承擔在南海上的公共責任,也不免削弱其主張權利的空間。
當時南海諸島既為無主地,各國也不乏採取主權行動。英屬汶萊政府在19世紀後期對南沙的南威島和安波沙洲頒發開發許可證;西屬菲律賓對黃岩島的管轄 更可以追溯到18世紀;法國在世紀末準備在西沙建立一個燈塔,卻因資金問題未能實現,否則,越南「丟失」的西沙主權,就可以這樣被「續」上了。
20世紀開始,日本推行水產南進,開始涉足南海諸島。直到這時,中國因爲與日本爭奪東沙島,才幡然醒覺應該重視南海的島嶼。1909年,水師提督李 準到西沙巡行聲稱主權:「此地從此即為中國之領土矣。」這被視為中國第一次主張對西沙的主權,中國的版圖這才推進到西沙一線。法國因為剛剛拿到了廣州灣的 租借權,礙於中國的「民族主義」,沒有對此提出抗議。淪爲法國保護國的安南政府,則似乎對此事一無所知。直到1925年,安南政府給法國殖民地政府寫信, 要求法國取回「原屬越南」的西沙群島,引發中法兩國在1931年對西沙群島的爭議。
南沙群島在國際法上一直是無主地。1918年起,日本一間公司長期在南沙開發磷礦資源,沒有國家提出反對。日本於是積極考慮對南沙主張主權,為此還 詢問了法國、美國和英國對南沙主權的態度。在沒有明確反對之下,日本甚至已經在南沙豎立主權碑。不料突而其來的經濟危機,中斷了這個進程,反而讓法國捷足 先登。
法國在1930年主張南沙主權,1933年公佈「六小島」位置,引起日本的外交抗議,雙方進行了五輪外交磋商。中國一開始以為這些小島是西沙群島, 外交部發言人稱「菲列濱與安南間珊瑚島,僅有我漁人居留島上,在國際確認為中國領土」。但得知並非西沙群島之後,立場變軟,只是向法國提出,「中國政府未 經確實查明前,對於法國政府上述之宣言,保留其權利」。最後官方也並沒有向法國提出外交抗議。
因此,在1930年代,明確在外交上爭奪南沙的只有法國、日本和英國。
但是,中國卻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地圖開疆」。1935年,一個新設立的以核查地圖準確性為目的的委員會,悄悄地在一份新印行的,以地圖出版商為 對象的刊物上(它總共只發行了三期),公佈了《中國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把南海諸島的島嶼都定下了中文名。這些名字絕大部分都是外國海圖或航海手冊 上記載的各島礁的譯音。
整個過程中,沒有實地考察或歷史調查,沒有向其他國家咨詢,也沒有向國際通報,既沒有經過高級機關的頒令和國民大會的表決,更沒有真正控制這些島 礁。主事者大概也不清楚這些「島嶼」的實際情況,否則無法理解為何會把深藏水底18米的曾母暗沙(James Shoal的音譯)列為「中國最南的領土」。
從那之後,中國的地圖上就紛紛把南沙群島也畫在中國的地圖上。中國認爲,這個行動已經算是中國主張南沙群島的主權了。但相關國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中國地圖開疆之事,比如美國在1938年討論是否要主張黃岩島主權的時候,就沒有提過中國對此處主張過主權。

1899年的《清會典》說明中國最南端在海南島。 供圖:黎蝸藤

誤區四:南海諸島在二戰之後劃歸中國?

中國(及台灣)一直宣稱,戰後四文件——《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舊金山和約》以及《中日和平條約》把南海諸島劃歸中國。但這種說法其實站不住腳。
仔細檢視《開羅宣言》,完全沒有提及南海諸島;在整個開羅會議上,也沒有討論過南海諸島。戰爭結束前後,在美國為二戰後領土安排而準備的文件中,西 沙和南沙被歸到開羅宣言中「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之列,而不是「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之列。美 國考慮過處理西沙和南沙的多種可能性,包括屬法國、屬中國、屬菲律賓(南沙)以及被(以後的)聯合國託管等等(註2)。
因此,《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並未把南海諸島「歸還」中國。事實上,戰前中國和法國之間就已經存在西沙爭議,而雙方都是美國盟國,又怎麼會把 島嶼「歸還」給中國?至於南沙,美國甚至認為中國的理據非常薄弱,理由是中國1935年之前出版的地圖都只包括西沙,並無南沙,故更不可能貿然將其「歸 還」給中國。
在《舊金山和約》議定的過程中,南海諸島從一開始就只被視為「日本放棄的領土」,但沒有說明應該給誰,只列為「未定」。根據顧維鈞和杜勒斯的討論記 錄,中華民國並未對此表示異議。這與台灣不同;台灣在一開始的草案中是寫明「歸還中國」,後來因為國共內戰和國民黨到台灣,而才改為「放棄」。
在《中日和平條約》中,台灣要求日本在條約中寫上「把臺灣及西南沙歸還中國」的字眼,但遭到日本拒絕。日本認為,如果在和約中這樣寫了,就違反了日 本對其他盟國的承諾。雙方能夠找到的最大公約數,就是日本在條約中,把這放棄台灣、南海諸島的條款單獨寫出來;而中華民國把這條款解釋為:已經把西沙和南 沙「歸還」中國。但當時日本和法國達成的外交照會中確認,日本在這個條約中的立場不超出《舊金山和約》的規定,故無論是從條文還是從立法原意,都得不出雙 方同意把這兩個群島交給中國的結論。
至於中國北京政府單方面的聲明,與越南及菲律賓等的單方面聲明一樣,無法構成在這兩個群島的領土處理上的法律證據。

誤區五:九段線是中國的傳統海疆綫,符合國際法

南海諸島(特別是南沙)之所以有價值,不在於它們本身,而在於通過它們而獲得海洋利益。如果海洋利益劃分已經確定,這些島嶼自身的實際價值反而極 小。南海其他國家對海域的聲索,都依從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唯獨中國,堅持其單方面劃定的「九段線」,並聲稱公約管不了九段 線。
中國在南海劃的九段線,幾乎貼著南海鄰國的海岸線,把南海85%的範圍都包圍在内,導致鄰國漁民「一出海就進入九段線」。必須清楚指出的是,九段線 是1947年才被畫在中國的官方地圖上(類似的線在民間地圖上出現也不過是1935年才有的事)。從它產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是一個「三無」產品:無坐標、 無明確定義、無法律地位。
無坐標:斷續線剛出現在官方地圖時是十一段線。但在頒布之後的各種出版的地圖中,斷續線畫法都不一樣,有的甚至 是連續線,範圍和形狀也差異甚大。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把南海諸島包括在內。到了中共建制後,十一段線又不加說明地去除了北部灣的兩段,變成九段線。九 段線的各段位置與包括的範圍,又和十一段線的不一樣。變成九段線之後,畫法才逐漸固定下來。但地圖中沒有坐標,而各段之間空隙過大,以致根本無法確定準確 的範圍。
無定義:從斷續線產生初期的混亂來推測,斷續線設立的唯一意義就是「島嶼歸屬綫」,即綫裏面的所有島礁都屬於中 國。這也和史料一致,即此綫是當年中華民國政府爲了對外宣佈「接收」南海諸島的範圍而制定的。在國民政府的討論中,確定南海各島的領海只有三海里,此外即 為公海的立場。1958年北京政府總理周恩來宣佈「中國領海擴大到12海里」的時候,也明確表示南海諸島和大陸之間存在公海。可見,中國當初劃定九段線, 只是爲確定綫内島嶼的主權,以及島嶼周圍最多12海里的領海主權。2003年5月國家測繪局印發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中說明,九段線是「南海諸 島歸屬範圍線」。除了這份不甚為人知的文件之外,中國沒有對九段線的官方說明。
無法律地位:在中國官方文件中,並未出現過九段線或斷續線這個名詞。中國官方的表述是「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 域」,臺灣的表述是「南海諸島及周遭海域」。2009年,中國給聯合國的照會中,附上一張畫有九段線的地圖,那是第一次在外交文件中出現條線。但文件正文 中並未ˋ提及這條線。直到菲律賓提出仲裁案之後,中國才在官方文件中(被動地)提及九段線,但仍沒有澄清九段線的法律地位。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和台灣官方眼裡,九段線以前長期一直是島嶼歸屬線。
可是在1982年公約通過以後,這個情況有所轉變。按照公約「揸正來做」,中國肯定無法獲得九段線這麼大的海域。於是,台灣最早在1993年通過《南海政策綱領》,提出歷史性水域的概念,暗示九段線內屬於台灣管轄之海域,這個說法當時就在台灣內部和國際上引起極大爭議。在各方壓力之下,台灣在製定《領海法》時放棄了這個說法。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南海周邊國家和相關利益國才開始關注九段線的問題。
之後,中國大陸也開始試圖擴大九段線的內涵──除了有人附和「歷史性水域」的說法之外,有人提出中國對九段線內水域有「歷史性權利」,還有人提出它 是一條「海上疆域線」,甚至有人提出九段線內是中國的「領海」或「內水」。於是,九段線爭議逐步成為南海核心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各國當然無法接受中國把九段線變爲中國疆域綫。因為那樣一來,九段線之內的水域、島礁、海底和上空就變為中國私產。各國如果承認九段線,就等於將南 海這一重要戰略區域拱手讓給中國,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放棄九段線的重要的石油和漁業利益,把南海的航行自由控制權全部交到中國的手中。
誠然,正如吳士存所辯解的,中國政府從來沒有說過九段線內是中國的領海,但中國也沒有澄清過九段線不是中國的領海線。中國的一種説法是,九段線只是 「重申中國的領土主權以及相關海洋權益,並不是因爲划這條綫才擁有這個權益」。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如上文分析的,在劃出九段線之前,中國從來沒有 控制過南海,更談不上擁有除了捕魚和航行之外的歷史性權益。
中國的另一種説法是,中國當年在地圖上畫出了九段線,各國並沒有反對,那就等同「默認」了中國對九段線内水域的「管轄權」。而隨著「管轄」時間的推移,中國就擁有歷史性權利了。這種說法也完全經不起推敲。
首先,把九段線内水域視爲中國擁有管轄權的水域,並不是當年劃線的初衷。其次,中國直到現在也沒有在九段線内水域實現「排他性」的「管轄」,又何來 歷史性權利?第三,菲越馬等國對九段線内南海諸島的主權一直有爭議,現在還實控著很多島礁。這些國家既然否認九段線内的島嶼的主權歸中國所有,又何來「承 認」中國對九段線内水域的「管轄權」?第四,中國長期沒有聲明九段線的意義,臺灣最早提出「歷史性水域」之說在九十年代,一提出就遭到美國和越南等國的抗 議,又何來國際社會「默認」中國「管轄權」一說?
中國在這幾年積極推進海洋大國戰略的同時,越來越多體制內的「專家」開始宣傳中國在南海上的歷史性權利,越來越多媒體上的文章都把九段線稱為中國的 領海線。而中國政府一方面鼓勵各種專家的言論,一方面用各種不同的措辭將九段線的定義模糊化,同時大規模在南海展開「維權」。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的 目標是要奪取九段線内所有水域的「管轄權」。 可見,如果中國按照最初的設想,澄清九段線乃島嶼歸屬線,那麼在國際上定然不會產生如此多的爭議。但中國的困境在於:九段線本身不符合國際法,但中國卻不 願放棄超出公約範圍的「不合法」的「權益」。

誤區六:南海會有爭議,只因各國眼紅石油?

南海矛盾的激化,確實和石油資源有很大關係。但把別國對南海的主張簡單視為「紅眼病」,既不公平,也沒有歷史根據。
越南和菲律賓很早就已經聲稱對南海諸島的主權。1931年,越南就由法國代表自己提出了西沙的主權爭議。戰後法國繼續代表越南與中國展開西沙主權談判,並佔領了西沙西部(中國佔領了東部)。直到1974年,中國才把越南從西沙趕走。
南沙方面,菲律賓在1946年剛剛獨立后,就聲稱南沙群島主權應該歸菲律賓所有;法國也在1946年率先「重返南沙」;越南保大皇帝的代表在 1951年舊金山會議上發表聲明,稱「黃沙(西沙)和長沙(南沙)一直是越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各國1970年代開始相繼常駐佔領南沙島礁之前,菲律 賓、越南(南越)和台灣在南沙玩爭奪島嶼的擦邊球遊戲已經玩了十幾年了。
1946年底,中國派出林遵爲首的艦隊「接收」南海諸島,但當時,島上的日軍早就被英美處理完畢,沒有所謂「受降」一說,該行動的合法性並沒有得到 明確的國際認可。近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常強調,當年部隊乃搭乘美國軍艦接收南海諸島,暗示美國支持中國行動。但其實,那些軍艦是美國已經贈送給中國的戰後 物資,是「中國的軍艦」,和美國的立場無關。這次行動前,中國要求高度保密,「先佔了再説」,之後還經過長達半年的討論,才確定如何向外公佈領土範圍(斷 續線就是這樣產生的)。如前所述,多國在這時期都聲稱對南海諸島的主權,並沒有「承認中國主權」。
中國又稱,「美國通過外交詢問、申請測量、通報航行飛越計劃等方式,顯示了其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主權的立場」。其實,美國當時「同時」向台灣、菲律賓和南越通報了這些計劃,以顯示在這個問題上的中立態度。美國從來沒有承認,也沒有默認過中國或台灣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中國和越南都舉出不少第三方的地圖、百科全書和報刊資料,來證明自己對西沙和南沙的主權得到國際承認。這些資料如果是出版在20世紀之前,那麽可以 從「歷史證據」的角度論證其法律價值。但如果是出版於主權爭議出現之後的,其作爲「證據」的作用就極爲有限。特別是民間出版物不受政府操控,最多只能代表 私人意見;而報刊文章更是只能代表作者立場。事實上,由於各國的民間態度迥異,無論中國、越南還是菲律賓,都或多或少能找到有利於己方的證據。
可見,在1970年代之前,南海諸島的主權就一直存在爭議。國際社會根本沒有公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
還須指出,關於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諸島的主權問題,中國還存在兩種誤區。
第一,中國常說菲律賓的疆界在美西戰爭後已經確定,不包括南沙和黃岩島。這有兩個錯誤。首先,在美西《巴黎條約》中劃出的條約界線,確實不包括南沙 和黃岩島,但隨後的《華盛頓條約》已經説明,西班牙割讓的島嶼也包括在條約界線之外的,但被西屬菲律賓實際管轄的島嶼。所以菲律賓的領土並不限於條約界線 內。
這點對黃岩島有重要意義。因爲菲律賓在18-19世紀,有對黃岩島實施管治的行爲。其次,一個國家的邊界不是永遠不變的。即便在美西各條約中不包括 某些島嶼(比如南沙),並不能否定隨後(特別是菲律賓獨立之後)有主張新領土的權利(正如中國有權主張對南沙的主權一樣)。這種主張是否合理合法,當然另 當別論。
第二,中國常說越南承認過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現在和中國爭島是「反言」的行為。這種理論,其實把「北越」等同於整個越南。在1976年越南統一之 前,國際上存在北越和南越兩個在國際法上互相獨立的國家。雙方都認爲兩國最後必將統一,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好比朝鮮與韓國。而南越又存在兩個不同的政府,一 是大部分國家承認的「越南共和國」政府,另一個是小部分國家(包括中國)承認的「南越南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這兩個政府都宣稱自己才是南越的代表,這種 關係好比内戰中的共產黨政府和國民黨政府。
中國和北越以及南越的「臨時革命政府」都建立外交關係。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是北越,南越則從來沒有承認過。而實際上,控制和爭奪南海諸島的都是 南越。根據1956年日內瓦協議,南北越以北緯17度分界,北越也不應擁有西沙和南沙。現在的越南是北越和南越(臨時革命政府勝利後國名為「南越南共和 國」)合併而成;當統一後的越南繼承南越的主張,並不能輕易認定其違反了國際法的「禁止反言」(equitable estoppel)的規定。
(黎蝸藤,旅美歷史學者,哲學博士,近年專注東海與南海史、國際法與東亞國際關係)
(註1) 李輝、金力〈重建東亞人類的族譜〉,《科學人中文版》2008年8月,78期,35頁。
(註2) Post WW II foreign policy planning State Department records of Harley A. Notter, 1939-1945. Microfiche。T-324,CAC-308,1192-PR-41、-42和-43等。也可參見,Kimie Hara, Cold war frontiers in the Asia-Pacific, Routledge, 2007。


===
南海爭議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日本獨居老人都是怎麼死的

日本獨居老人都是怎麼死的?在要價100萬元的清潔服務,他看見這國家最悲傷陰影

2016年07月05日 17:39
如果清掃腐爛屍水一次,能獲得超過100萬日圓的酬勞,你願意嗎?在日本有一種稱為「特殊清掃」的工作 者,當死亡現場的遺體被搬走後,他們就得清理該地遺留的血跡、屍水、爛肉與滿天蒼蠅,怎樣的生命終點他們都見過。視死者遺物多寡、遺體腐爛程度,每次服務 收費落在85,000–1,300,000日圓之間,範圍極廣。
一名筆名為「特掃隊長」的特殊清掃工作者,從大學畢業後從業長達20餘年,他看過獨居男子死後腐敗的模樣,見識過割腕自殺現場血跡厚到像烤漆、車禍亡者遺體如爛泥的慘況,他將工作心得記錄於個人部落格,從千百種死亡的悲傷裡,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
c
特殊清掃工作者代替人們給予死者尊重和悼念。(示意圖,非當事人/mio omi@Youtube

地上一灘灘屍水,都曾是他們最深愛的家人

清掃地上一灘灘的腐爛液體,面對滿屋子嗡嗡作響的蒼蠅、蛆殼、刺鼻無比的血腥味,是特殊清掃者再習慣不過的工作內容。
因為房間太過惡臭,多數委託人不願進屋,而第一個願意陪特掃隊長一起清理死亡現場的家屬,是一名老父親。他的兒子才38歲,照理 來說該站在事業顛峰,卻因為不適應職場上的勾心鬥角,將自己關在房間裡足不出戶、成為繭居族,最後搞垮身體,孤獨地死去,被發現時已腐敗為一團爛泥。
c
死亡現場充斥著蒼蠅,不先撲滅的話很難處理。(示意圖,非當事人/mio omi@Youtube
「我已經無法為兒子做甚麼了,就讓我做吧。」那位父親陪著特掃隊長清理現場,從他認真擦拭痕跡的模樣,也能看見身為父親的執著。是多深的愛,才讓他願意忍住惡臭,清理兒子的死亡現場呢?
對每個死者家屬來說,那些液體都曾是親人的一部份,當屍水被徹底清理乾淨後,他們才會意識到摯愛真的離開了。
「看來,我兒子活在這人世間簡直就像一場夢啊……而留在這房間的味道,就是這場夢的痕跡吧。」
「夢的痕跡嗎?或許是吧。你兒子只是先走一步,每個人終究都會走到人生的盡頭,請打起精神來吧!」

再怎麼光鮮亮麗,都可能用最悲慘的形式迎向死亡

如果是熟識的人的清掃案子,你願意接嗎?特掃隊長曾接過這樣的案子,到現場才驚覺死者是自己的熟人,就這樣輕易地消失了。
那位朋友生前住豪宅、開名車、過著所有人都欣羨的生活,如果社會有所謂的階層,那他毫無疑問絕對是最頂端的存在,這樣的人卻選擇以上吊結束生命。
特掃隊長雖然對死亡已司空見慣,可以不帶情緒、專業的做著工作,但當遇到死者是自己熟稔的對象,心情依然沉重無比。這也讓他更深刻的體悟到,人前的光鮮亮麗不代表一切:
「即使對人生自信滿滿、引以為傲的人,仍有可能以這種悲慘的方式迎接人生的終點。」

有孩子也可能孤獨老死,只有清掃者為他們悲傷

在特掃隊長接的案子裡,最常見的或許就是「孤獨死」。日本統計結果顯示,公共住宅裡每4人就有1人是獨居老人,即便多數獨居老人都有孩子,他們還是孑然一身棲身公寓、默默死去,直到屍體腐敗發出異味,才會有人發現。
特掃隊長說,許多人嚮往孤獨、甚至享受孤獨,但是死去的瞬間身旁卻空無一人,那種無力感並非我們能想像。沒有人知道這些人死了,也沒有人為他們悲傷或流淚,只有特殊清掃者踏入房間時,才能給他們一個不孤單的生命終點。
他們幫孤獨死的人處理生活過的痕跡,清掃完畢後焚香、奉上鮮花,保留亡者最後的尊嚴,同時也為了這些人的死亡感到悲傷。
ss
特殊清掃者在清理結束後為死者獻花悼念。(示意圖,非當事人/mio omi@Youtube
許多人都說這是「世界上最憂鬱的工作」、「最悲傷的工作」,但對特掃隊長來說,其實這是幸福的工作。因為見識了這麼多生死離別,他才能更珍惜現在的生活,在了解到人類渺小的同時,也代替那些他清掃過的死者們,努力活下去。
編輯潤飾:謝孟穎
本文部份內容經授權取材自時報出版《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日本為何侵略中國,沒多少人人知道的真歷史

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幾乎沒有人知道的這段歷史(組圖)

從1900年至1905年,持續佔領了五年之久。注意:是俄軍,持續侵佔了中國東北全境「五年」之久。 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注意:是「徵得清政府同意」之後。這一點,和青年朋友的歷史認知有悖。但是, 它是事實。不但這一點是事實,而且清軍還派兵支援日軍、共同抗擊俄軍。聞所未聞吧?這些,都是事實。

九一八事變,是1931年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
1900年,中國北方鬧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運動,史稱“義和團運動”,這個運動是好是壞,在此暫不評論。需要指出的是:在義和團運動中,駐黑龍江清軍對俄軍態度強硬,俄軍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注意:是俄軍,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
從1900年至1905年,持續佔領了五年之久。注意:是俄軍,持續侵佔了中國東北全境“五年”之久。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 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注意:是“徵得清政府同意”之後。這一點,和青年朋友的歷史認知有悖。但是,它是事實。不但這一點是事實,而且清軍還派兵 支援日軍、共同抗擊俄軍。聞所未聞吧?這些,都是事實。
日俄戰爭,日本打勝了俄國。
經過一年半的戰鬥,在戰死十萬名日本兵之後,日本打勝了俄國。日本軍隊將俄國軍隊從中國東北驅趕出去之後,日本將東北99%的土地,歸還給了大清 國。注意:在這裡,日本將它所收復的99%的東北土地,歸還了大清國。這個歷史事實,與許多青年的認知相悖,但是,它是事實,鐵的事實。日本為什麼要這樣 做?日本是活雷鋒嗎?日本當然不是活雷鋒。俄軍敗退之後,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會議東三 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報 酬:
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
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
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依據這個條約,日本開始派人接管南滿鐵路、移民旅順、大連,並且派了一支部隊、進駐南滿鐵路兩側,這支部隊,就叫做“關東軍”,駐紮的依據是《會議 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理由是“保護日僑”。換言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中國東北,駐紮了二十六年,而且在這二十六年當中,關東 軍無論與張家父子,還是與東北的中國居民,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安無事。這個事實,也與我們青年的歷史認知相悖,可是,它又是事實。這就是旅順、大連、南滿鐵 路、林礦產主權流失的簡要經過,以及“關東軍”的來歷。
“關東軍”駐紮的依據是《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
事後,絕大多數中國人責備清政府“賣國”。但是事實上,當年在東北全境被俄國侵佔的情況下,清政府只有以下的幾項選擇:
選項一、任由俄國侵佔,奮發圖強,期望有朝一日,與俄國決戰,收復東北。(評:這個選項並非不可行,但是遙遙無期)
選項二、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不給日本報酬。(評:日本打仗死了十萬條人命,奢望它不要報酬,是不現實的)
選項三、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事後不與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國、侵佔東北全境。(評:這個選項沒有意義,只是換了一個侵略者)
選項四、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事後收復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主權,作為給日本的報酬。
冷靜思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已經發生的歷史,是清政府在當年所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歷史條件下、符合當時大清國 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這就是為什麼清政府甘願簽署《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向日本割讓小部分主權的原因。 因為,當時只能這樣辦,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中、日兩國在20世紀的大打出手,歸根結底,就是根源於日本依據這個條約,向旅順、大連、南滿鐵路兩側移民,並開始“經營滿洲”。而日本這個“經營滿洲”的殖民行為,與中國後來突然興起的民族主義,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浩如煙海的史料顯示:國民政府從發動北伐開始,就喊出了“收回東北一切主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民族主義激進口號,尤其是強行收回漢口英租界的成功,使國民政府鬥志變得更加昂揚,在冒進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料,在東北,國民政府碰到了日本這隻硬釘子,結果,出事了。
國民政府認為那些都是不平等條約,必須要廢除。而日本則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戰爭說事,它指責中國忘恩負義、不守信用。中、日兩國交惡的歷史,就從這場“雞同鴨講”的爭辯中,步步激化。
國民政府“鐵腕救國”,在民族道義上,對不對?當然對。但是,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下,這樣做,是否符合國家的“利益最大化”。則未必。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寫史的態度,是“只講事實,不講道理”。誰對誰錯。讀者可以自己去評判。我只負責還原事實。這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的主要歷史背景和緣由。
西方人有一句話:It is never wrong to tell the truth。意思是:只要講的是事實,則永遠是對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方寸書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6/0129/684045.html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捨高薪!放下手術刀 醫師轉行賣鹽酥雞

捨高薪!放下手術刀 醫師轉行賣鹽酥雞

施教賢(左)原本擔任急診室醫師,3年前放下手術刀,近日創業下廚炸鹽酥雞,要開創事業第二春。(陳志遠攝)施教賢(左)原本擔任急診室醫師,3年前放下手術刀,近日創業下廚炸鹽酥雞,要開創事業第二春。(陳志遠攝)中國時報【陳志遠╱彰化報導】
醫師脫下白袍,改行賣鹽酥雞!原本在急診室擔任醫師的施教賢,3年前為及時體驗不同人生,毅然辭掉工作,日前與好友一同研發創新口味的鹽酥雞,自己開店,未來他希望持續推廣品牌,開創事業第二春。
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內,施教賢先後擔任過彰化、二林和鹿港醫院的急診室醫師,月薪上看2、30萬元,生活無虞,但排班性質造成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想體驗不同人生,他決定辭掉工作,一開始家人親友驚訝不已,但也慢慢理解,尊重他的決定。
施教賢喜愛品嚐美食,因緣際會下,與一位台中的鹽酥雞老闆結為好友,讓他決定要轉換跑道。因曾當過醫師,開店後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炸的東西吃多了好不好?」、「你們的鹽酥雞是否健康?」他強調,飲食應均衡攝取,任何食物吃過量都不好,他也不鼓勵天天吃油炸物。
施教賢提到,在醫院中見過太多生離死別的場景,深感人生無法重來,有想做的事就要立即去做,才不會後悔。手術刀改成菜刀,對他來說是全新挑戰,但是歡喜做,甘願受,他希望把台灣美食推展到世界各地。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好文收錄自賞:錢的重要性



【感覺這還不錯】分享給大家 我想大家看得懂!就是因為這張害死多少人...哀
不大不小一張紙,讓能辛苦一輩子
有人為了這張紙,坑蒙拐騙進籠子
有人為了這張紙,背叛愛情的宗旨
有人為了這張紙,六親不認過日子
有人為了這張紙,心甘情願脫褲子
這張紙並不厚,卻讓人難受
這張紙不大,卻讓人害怕
這張紙不重,卻讓人頭痛
這張紙不長,卻讓人無法衡量
當初說好同生死,最後卻因一張紙
當初說好白頭到老,最後卻說沒錢拉倒
當初信誓旦旦,最後沒錢滾蛋
錢,讓多少相愛的人不能再一起
錢,讓多少原本不相愛的人睡在一起
錢,讓多少感情更加豐富
錢,讓多少感情走投無路
錢,讓多少人失去朋友
錢,讓多少人認清,人不如狗
錢,讓多少人精神失常
錢,讓多少人走進不屬與自已的婚姻殿堂
錢,讓多少當官人貪污浪費
錢,讓多少普通人走向犯罪
錢,讓多少生意人被逼跳稅
錢,讓多少男人沾花惹草
錢,讓多少女人在外亂搞
錢,讓多少男人妻離子散
錢,讓多少女人圍著大款亂轉
錢,讓多少男人娶不到心儀嬌妻
錢,讓多少女人嫁不到如意郎君
男人要有錢,和誰都有緣
女人要有錢 ,身邊都不閑
男人有錢就會學壞,女人學壞就有錢
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
一路走走停停,發現沒錢真的不行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有錢,裝B巷B!沒錢,裝B挨踢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是人都難過
有理不如有錢,有錢事情辦圓
沒錢別辦事,是事都談錢
有錢買房,住別墅
沒錢買房,先首付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才是萬萬不能
朋友們!清醒一下吧
事情證明當一個人超想有錢時候
其實錢並不是你最需要的東西
只是想用錢來彌補你內心的空虛
不要因為錢而迷失了自我
不要因為錢違背自已良心
不要因為錢做自已本不該做的事
不要因為錢放棄自已的願望
不要因為錢虛為的活著
不要因為錢忍痛割愛
不要因為錢放棄真正的感情
不要因為錢錯失真正的友情
不要因為錢割斷真的的親情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女人要養得起自已,才不會讓人瞧不起
命是爸媽給的~~~~要珍惜
路是自已走的~~~~小心點
老婆是自找的~~~~忍著點
朋友是互相的~~~~幫著點
幸福是感知的~~~~看開點
煩惱是自找的~~~~健忘點
心態是練就的~~~~平和點
友情是培養的~~~~純潔點
成功是付出的~~~~努力點
失敗是難免的~~~~寬心點
人!爭什麼?
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
洋房十座,也是睡塌一間
寶車百乘,也是有愁有煩
高官厚祿,也是每天上班
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歡
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楠
榮華富貴,也是過眼雲煙
錢多錢少,夠吃就好
人醜人美,順眼就好
人老人少,健康就好
家窮家富,和氣就好
老公晚歸,有回就好
老婆嘮叨,顧家就好
孩子從小,就要教好
博士也好,賣菜也好
長大以後,心安就好
房子大小,能住就好
名不明牌,能穿就好
兩輪四輪,能駕就好
老闆不好,能忍就好
一切煩惱,能解就好
堅持執著,放下最好
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不是有錢,一定就好
心好行好,命能改好



###
智慧小語,錢的重要性,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閒閒貼好幾篇雜文

都是過去看臉書節錄下來的,轉來這裡自己參考用

手頭買一堆的持股,台灣最王牌的紡織股之一聚陽
今年受制於上游GA  Uniqlo今年銷量不好,連帶影響到
台灣這邊的機能衣供應鏈,過去四五年的威風不再

   這次一套套好幾個月,,剛看完上周的資料,未來短期內也不會
有大的V型反轉,只好被迫參與除息了


糗了就要認


文章收錄參考-女生年輕玩很瘋 現在想回頭嫁人 該相信嗎

哥給個建議 我這絕對不是什麼憤世嫉俗文 一般男生算23~24歲當完兵從陰間回來後 若在竹科

有個穩定的工作 都沒被裁員 也穩定工作10年 扣掉租屋等一些開支薪水剩2萬好了 12年也差

不多存了200~250 在就學期間或是當兵前 肥宅可能苦苦追求一個馬尾學妹 買早餐 買宵夜 做

報告 修電腦等 雖然你跟學妹講話 還是會發抖 或是摸到小手就不爭氣的硬了 可是你都會覺得

賺到 但就因為馬尾學妹肉體還年輕有活力 不時還甩甩馬尾散發髮香逗你開心 所以身邊一定

也不乏許多追求者 這時候系上打籃球的帥學長 只要有一台RS就可以電爆你了 學妹常常就是

MSN:我覺得你很好 我覺得你人不錯 我覺得你適合比我更好的人 就是這樣不斷循環 導致追

女生的信心全失 但為了生活 退伍還是努力工作著 漸漸的FACEBOOK開始盛行後 因為眷戀

還是把學妹加為好友 老是看她與好姐妹吃著簡餐 六日就坐在星巴克 或是打卡在墾丁夏都 照

片永遠都是咖啡 沙灘 好姐妹 真的好不快活 這時你會覺得 你的生活根本不像人 漸漸的學妹的

好姐妹 開始步入家庭之後 你會看到底下留言 好幸福喔~改天一定要換你喔 什麼時候換你? 隨

著年齡增長的學妹才開始感受到 原來自己的生活 是如此的空虛渾沌 有天鼓起勇氣不想傷害

妳 私訊: 最近如何? 要不要出來吃飯阿? 這絕對不是直銷!! 從這刻起 你的生活將多采多汁

喔...不 是將邁入恐怖深淵 肥宅從大學到此刻的投資終究有了回報 隨著兩人感情升溫 也開始

想步入婚姻生活 想著要怎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為什麼是恐怖深淵呢? 結婚 不管拉 人家想要

辦在餐廳 不管拉 人家想要美美的婚紗照 不管拉 人家想要那個很厲害的新祕 不管拉 那個小羽

都去法國蜜月 人家也要去 小孩出生後 上次我在FB上看到 小羽的女兒好可愛喔 剛出生就去學

游泳 上次我在FB上看到 小美的兒子穿的好可愛喔 我也要買 欸..我們是不是該換一台休旅車

了 小羽他們放假就是一家人出去玩好幸福喔 上次我聽說 小羽他女兒喝那個奶粉 頭腦壯壯 總

結 結婚加蜜月算花90萬好了 休旅車90萬 學妹心思還是沒在你身上 這時候你有沒有覺得雖然

財產歸零了 但35歲的回收業人生開始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223.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5637744.A.53C.html ※ 編輯: gtovskyo (59.125.223.178), 06/11/2016 17:36:53

不出國也能有國際觀(供參考中文網站)


如果想對國外多瞭解,中國有幾個知識脫口秀節目,如《邏輯思維》、《曉說
、《曉松奇談》、《鴻觀》也夠讓人一天看一集,可以整整看上長達一年!
(請參見〈也來談談「羅輯思維」〉和〈也來談談《鴻觀》〉)這些節目
有大量對歐美日、中東和其他地區的歷史、經濟、文化的講評。
像《鴻觀》,迄今已有三大系列分別講述土耳其、以色列和伊朗的歷 史、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是我見過華文世界中,講述得最深入淺出
且趣味橫生的。 宋鴻兵關心中東是關心好玩的嗎?不是,是因為那關係到中國的前途。
就算不屑中國的節目,現在美國的《美國之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英國的《金融時報》、《經濟學人》、《BBC中文網》、《路透社》都有中文版網站。
不想受制英美,日本的《NHK》和《共同通訊社》,韓國的《朝鮮日報》、《東亞日報
、《中央日報》,俄國的《俄羅斯新聞網》,德國的《德國之聲》,也夠一天花上好
幾小時來看了

文章收錄參考-問 女 方 過 去 的 經 驗 會 很 失 禮?

剛從坐月子中心出來的女方抱著溫馨的心情回家了 因為坐月子中心是用錢買人照顧剛生產完的孕婦,所以孕婦有點發福了 當然如果坐月子中心的餐飲有含龜鹿二仙膠、四物那些食補的藥材,那價錢 當然又是一翻再翻! 孩子出生之後,緊接著就是女方工作與男方工作與照顧小孩子的事情了 因為女方做的工作不外乎行政類的工作,了不起28K左右,朝八晚五 朝九晚六免加班無責任,記得當時常常晚上可以去夜遊或者是逛街 享受著單身時的小確幸,但是因為這個小孩子的出生,奶粉尿布 等等嬰兒用品慢慢的告訴這位女生....以後不能每個月吃王品 上高檔的餐廳、貴如便當的飲料也不能常常喝了,要辭掉工作帶小 孩子嗎?可是帶小孩子就沒有經濟自主的能力了....繼續工作賺的 錢卻又只比保母費高一點點,與其給別人帶不如自己帶,但是照顧 小孩子喪失經濟能力就算了,還很辛苦!!半夜要起來餵奶,還要哄


 小孩子...唉!!! 孩子的爸呢?竹科工程師的他心中想著:辛苦一點吧!反正我從小小工程師 一個月48K慢慢幹也有50幾60K以上了,雖然晚婚不過終究有個家了,年薪 即使沒有破百總也有個八九十,畢竟保14在竹科是個基本盤,養一個家勉強 可以稱的過去,如果再加點班日子算過得去。 半夜裡孩子哭了,女方不甘不願的起床嘴裡念念有詞:唉!孩子又不是我一個 人的為什麼都是我在顧?男方才剛下班不久睡不到四小時就被女方吵醒, 恩?妳怎麼了?女方開始埋怨:幫你生個小孩子,結果你什麼都不管! 男方:可是當初不是說好妳帶小孩子嗎?怎麼現在卻這樣子說? 女方:是這樣沒錯,可是小孩又不是我一個人的。 男方:我已經很累了可以讓我好好休息嗎?妳又不用上班。 女方:我不用上班?你不知道帶小孩子有多累嗎?還要換尿布還要餵奶還要看好
 他怕他出事情了balabala 男方:好啦好啦小孩子很重要balabala 男方:唉,好吧!(壓力變大)

我知道,我去哄哄這小鬼 女方:請保母!我去上班 以下就是女方無止盡的說服男方,男方肯定是考慮一段時間後被女方鬧得 受不了只好答應 再過一段時間以後..... 女方:小孩子漸漸長大了,該好好規劃了! 男方:?????? 女方:小孩子之後要開始吃酵素,要買好一點的奶粉幫助發育 男方:可是那些很貴耶,真的有必要嗎? 女方:你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子要好好照顧嗎?這對小孩子上幼稚園後..... 女方:要讀哪所幼稚園呢? 男方:公立的讀一讀就好了,幼稚園不用給小孩子太大壓力 女方:什麼!?要讀那種雙語的好嗎?現在的時代不同了,不能輸在起跑點 男方:我們哪有這麼多錢?還有房貸耶!當初我說先租房子等穩定點了 再看看要不要買房,是妳說沒有房子就沒有家的感覺,結果我才買 下去的,頭期款就快花光我的積蓄了,有的錢還是跟我爸媽借的。 女方:你是男人阿,你本來就應該要負責的,不然我嫁給你要做什麼? 你有點出息好嗎?嫁給你是有享受過什麼好日子嗎? 男方(情緒有點激動了):嫁給我我是虧待過妳嗎? 女方:是你當初說要給我幸福快樂的日子,現在呢?我覺得你變了.... 男方(通常聽到這句話就敗了):...... 於是男方持續被幼稚園的註冊費與房貸壓著!!

 小孩子上小學嘍 小孩子:爸爸我要買平板還有手機! 男方:你買那個做啥?你又用不到,你手機是有誰會打給你?我這裡有 N牌1元手機你拿去用,方便找人 小孩子:我不要拉,同學都有我也要有 男方:不是不買給你是你不需要 女方:你是不知道現在時代不同了是不是?現在的小孩子都很聰明,他們做 作業功課都需要用到平板跟手機。 男方:什麼作業需要用到這些來做?況且做報告用電腦才有辦法做阿,怎樣也 不會是用手機打報告吧?而且平板跟手機最後只會淪為打電動的玩具阿 ,小孩子根本沒有自制能力,有些大人都會沉迷了更何況小孩。

 女方:像現在他們的功課跟以前不同阿,你看光是數學的算法就不同了,現在 還要寫過程耶,你自己看阿。 男方(翻一翻):哪有啥不同?數學都用幾百年了不就幾何、三角函數、四則運算 再跑,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以前代公式現在不代而已阿,難到小 學的東西能創新的國文數學社會阿? 女方:就不一樣阿,你都拿以前你讀書來跟現在比,我雖然學歷沒你高但是不代 表我比較笨,我只是當初balabala所以才沒有讀很高的,因為我家重男輕女 所以我爸媽沒有栽培我(其實是自己愛玩)..... 男方:已經很晚了我很累了,要買就買吧,唉.....

---------------------------------------------------- 過一陣子後 女方:我覺得應該給小鬼頭補習.... 男方:他才小學耶~ 女方:你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子很聰明很競爭,隔壁的德華已經在補英文了 對面的富城已經在學才藝了balabala 男方:有必要嗎?小孩子沒有興趣你逼他也不會快樂。

 女方:我是為了小鬼好,你懂什麼?你只知道上班工作什麼都不管,放假就只想 去山上海邊踏青,嫁給你沒過什麼好日子.... 一如往常的受到這個黃臉婆的埋怨,每次都要這樣吵吵鬧鬧的 大部分的丈夫大概就是這樣過日子的吧 -------------------------------------------------

 女方在公司的話題呢? 不外乎以下: 我丈夫有夠沒出息賺的錢有夠少的,結婚前說的多好聽會給我過好日子 結果哩?還不是要我出來上班,小孩子他都沒有在管,回家只知道看電視 打電腦,晚餐也要我弄(雖然幾乎都外食,但是女人就是講的出口), 家裡的東西都要我整理(問男方後答案大部分都不是如此) 憑什麼女生都要這麼累?(但是過勞死的好像幾乎都男的) 憑什麼女生就要煮菜?(我看妳都買便當很少自己帶飯阿,而且妳說妳都外食)
 憑什麼女生工作的錢比較少?(可是連換燈管都沒女生願意換,而且只要搬東西 都是男生在搬,妳們都會挑工作) 這是我在公司中最常碰到的事情 結婚?我看各位男性最好想清楚點,如果你喜歡把被埋怨當成是甜蜜,喜歡吵吵 鬧鬧就是要弄到你發飆才高興,有些女生根本不管你他媽的明天要不要上班, 也不管你他媽的你累,只要她的怒氣來了,你就是要哄到她爽 我相信有好女人,我絕對信,

但是那些乖的女人身邊的男人都有幾個特色: 1.不會把女人的隻字片語看太重,因為他知道那些都是她的屎尿而已 2.女生只要太過分男生就會吼:不爽滾阿,屎尿一堆滾阿 3.平常雖然不是很理那女的,但是只要偶而給女的一些些溫柔,女的就會 像得到恩惠一樣,還會跟工具人說:雖然他平常兇我對我不好,但是有時候 對我還蠻不錯的,我有時候很感動!

相反的如果你把女人寵上天,嘿嘿嘿 我看到很寵女友跟老婆的男人,下場都很慘,男的最後總是會崩潰 因為女人總是很會要求男生,你對她好,她會希望你對她更好 當這個更好變成好,她就會認為你變了,你就死定了 而且有些很毒的女人,甚至會叫男的乾脆去死一死算了 或者是要不是為了兒子女兒,我早就跟你離婚了 再不然就是,嫁給你住這爛房子爛車子(你有房子就是這說詞) 如果你沒房呢?放心她會叫你貸款,因為才有家的感覺~~~~~ 更不然就是,我想搬出去住,我沒辦法忍受你父母(就算租房子她也願意) 最老梗就是,唉!我的男人沒出息我才在這裡當作業員,嫁給他真的是.... 我只能說,我身邊的比較兇悍的男生身邊的女生都很乖,叫她滾還不滾哩 而很乖的男生,身邊的女生都很會吵,常常吵架,明明自己對還跟女的道歉只能說男的也太廢了,難怪當回收業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9.18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5593110.A.5D4.html













好文收錄-你們華人根本不愛家

http://m.life.tw/?app=view&no=433294
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觀念、最講究親情的種族之一,並且深深地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卻未必如此。


有一位澳洲的朋友談起了華人和澳洲人對家庭的重視。

沒想到,那幾位澳洲朋友說:*「你別生氣,其實,我們覺得你們華人並不愛家,並不像你們自己說的這麼註重家庭。你們更愛金錢!」


我愕然,於是,我記下了這些真誠的對話:

無論在澳洲還是在華人國家,你們華人的確很勤奮,華人在海外也能比 當地人積蓄更多的錢 財,但我不認為這是你們華人有經商的天賦,而是你們比我們更節儉,更能省,是通過降低生活標準來完成的金錢積累。你們平時很少上酒吧,週末也很少度假,甚 至週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從自己國家買了帶過去,因為自己國家這邊更便宜,我什至看到有學生帶了很多碗過去。

  
你們會沒日沒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給老人照管,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外,你們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聖誕節你們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們華人的孩子儘管學業上很優秀,但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另類,覺得和當地人比起來,父母更關心的是家庭的金錢收入、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分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


是的,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你們華人說這是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多賺些錢,但每一代都說自己賺錢是為了下一代,那麼究竟哪一代會真正地使用這筆錢呢?


生命是那麼短暫

你們找了藉口說為了家庭的未來,而在現在就犧牲了家庭,我不知道這個帳是怎麼算過來的,怎麼還能體現你們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觀念。


你們為了工作,可以忍受長時間的夫妻分離,要在我們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個月以上,基本上就該考慮辦離婚了。所以我們被派到海外來,就一定是全家一起來,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其他國家來。他們要是不願意來,我就不可能接受這項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  
 
   
我在新加坡出差的時候甚至聽說過你們的上一輩人,甚至有夫妻幾十年都分在兩個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時候才能生活在一起。這太殘酷了。*難道你們就不會為了家庭放棄工作嗎?工作也還可以再找呀!


我的新加坡公司裡有很優秀的人才,但因為不是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個月甚至每兩個月才能相聚一次,為什麼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棄工作呢?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裡工作的農民,他們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說是為了家庭在掙錢,


可這樣的錢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澳洲,華人基本都比當地人有錢,但沒有人羨慕你們的生活,我認為你們就是金錢的機器,*但你們為自己的賺錢愛好塗上了一層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們的周圍,多少的人,為了一個房子,犧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點地工作,「等買上房子,或還完貸款,就可以輕鬆了!」 等著吧,房子完了,還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婦,「等孩子生下來就好了。」 生下來更麻煩,還不如在肚子裡,想去哪裡,去哪裡!有多少小孩子家長,「等孩子上小學了就輕鬆了,熬吧。」 上學更輕鬆不了,各種輔導班,還不如幼兒園省事。


多 少的家長,在為了一個小升初,犧牲了孩子的童年,週末奔波在各種各 樣的輔導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脫了!」 小學完了,發現初中也有輔導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沒有時間玩了!只好等大學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學就完成任務了。」 大學上完了,找工作一樣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沒有負擔了。」 工作找好了,又開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 「等孩子結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結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來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環往復,我們的視線永遠在未來,為了未來,今天積累能量、積累證書,積累財富。結果就是抱怨,我們的視線永遠沒有活在當下,發現一輩子,沒有一天是為自己過的。其實華人一輩子就是這麼過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國人,最有信仰的是歐洲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充滿競爭和壓力的是華人。

  
大多數美國人的一生

0—10歲:參加野地考察等各種集體活動;
  
10—20歲:談戀愛和追夢;
  
20—30歲:找份平凡穩定的工作;
  
30—40歲:終於發現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車有孩子的生活;
  
40—50歲:常常在工作壓力中度長假;
  
50—60歲:享受教會生活,旅遊;
  
60—70歲:開始寫回憶錄,旅遊;
  
70—80歲:安度晚年;
   
死後:一般進公墓。  
 
   
大多數歐洲人的一生

0—10歲:參加學校樂隊,學習古典音樂等;
  
10—20歲:組自己的樂隊,進行各種嘗試;
  
20—30歲:嚴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響;
  
30—40歲:樂隊開始正式走黑色金屬路線;
  
40—50歲:回憶童真,開始過回「彩色」的生活;
  
50—60歲:安定下來,尋找溫情,過小生活;
  
60—70歲:去教堂總結自己的一生;
  
70—80歲:與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後:安心躺在一大片屬於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數華人的一生

0—10歲:被迫學習各項課外技能,不斷考級,多數是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歲:死啃如山的書籍,應付如海的考試;
  
20—30歲:到處投簡歷,著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歲:成為房奴、車奴;
  
40—50歲:為孩子的未來操心,省吃儉用,努力存錢;
  
50—60歲:終於有了自己的生活,卻發現馬上要退休,又開始擔憂退休後怎麼辦;
  
60—70歲:花費大部分精力養生,卻發現還要養孫子;
  
70—80歲:終於安定下來度晚年;
   
臨死前:發現原來一塊墓地都貴得要死!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別再用「家庭」之名行「賺錢」之實!好好陪伴家人、享受人生吧!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文章收錄-智慧小語

尤仲國
《人生9項厚德,你有幾項?》
一、沉澱朋友
“窮在大路無人問, 富住深山有遠親”。 也別管他是親戚還是“朋友”, 勢利眼的人多著呢, 隨便一抓就是一把一把的。 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時, 向你伸出溫暖的那雙手才是你的朋友。
二、淡定心情
這個年齡段已經不允許你不成熟了。 要知道, 對發生在身邊的事, 你已經完成了從“看不慣”到“看得慣”這個過程了, 如果你還不習慣, 說明你心裡還不夠成熟。 不要怨完山神怨土地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自己給自己添堵。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及之事, 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要經常播種, 不意間, 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來。播種善良是在給自己“修心”。
四、培養愛好
琴棋書畫, 花鳥蟲魚總有一款適應你, 一定要給自己培養一種愛好。 它會洗滌你的身心, 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 鋪陳你的浪漫。 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時, 更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和享受。
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是日子中的味精, 點點滴滴中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滋味。
五、得失隨緣
塵間有兩苦, 一是得不到之苦,
二是鍾情之苦。 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 所有的、想得到的都當作一場賭。 勝之坦然;敗之淡然。 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 世間最苦是鍾情, 縱然是夫妻也莫過如此, 有緣則聚, 無緣則散。 好在這年齡已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冷靜自己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說到底, 人生都是獨行者。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 經過一次, 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曆煉一次;豐富一次。 你的苦痛和煩惱不要指望別人的憐憫和同情。 自己夢自己圓, 解鈴還需系鈴人, 這才是你心靈之痛最好的補藥。
七、常念感恩
經歷了是一種財富。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 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愈, 總會有萬般的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 它不僅讓你憐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 還會讓你淡漠某種無形的壓力, 平撫你的欲望和爭鬥, 更多的時候, 有一些幸福的感覺也往往來自於此。
八、勤於讀書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 用別人的經驗, 長自己的智慧, 何樂而不為。 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 你的有些思想來源於此, 有些見解也來源於此。 並且還能醫愚, 還會長久地保持你的個性魅力!
九、樂於思考
人到中年要樂於思考, 善於積累經歷, 總結經歷。 不懂得思考的頭腦, 是不會成長的和成熟的頭腦。 人到中年才是思想積累, 厚重思維的寶貴時期, 也是再次昇華人生的關鍵時刻。
天一身心靈研討中心共勉

文章收錄參考-大家喜歡另一半的職業是工程師嗎

 作者  rockdanger (想睡覺)                                    看板  WomenTalk
 標題  Re: [討論] 大家喜歡另一半的職業是工程師嗎?
 時間  Mon Jun 13 23:17:17 2016
───────────────────────────────────────
                                                                               
※ 引述《Ayanami5566 (綾波五六)》之銘言:
: 台灣的產業有不少的工程師
: 常常看到版上很多人的另一半都是這種行業
: 工程師擇偶方面是不是比較有優勢啊
                                                                               
最好有優勢,
                                                                               
大部分工程師有伴侶的都是跳坑之前就交的糟糠之妻,
                                                                               
等到你當了工程師, 整天在比晚下班的, 就連同課同事約吃飯,
                                                                               
也因為A要加班90分鐘, B要加兩小時, C要加四小時這樣湊不滿一桌, 根本連約都很難約,
                                                                               
更別說要經營什麼下班後的私生活, 因為你可能就是那個衰鬼C, 回到家都去你的10點了,
                                                                               
是能擇個什麼偶?
                                                                               
再說我們同事有家庭的, 每天晚上老婆打來公司催他回家顧小孩, 都催不回去了,
                                                                               
他還要跟老婆曉以大義之後繼續工作, 這種生活品質, 到底哪裡有優勢?
                                                                               
: 上班環境單純...都是機台、無塵室...同事也幾乎都是男的..職場誘因較小
                                                                               
並不是因為都是男的, 是因為事情很多很鳥, 大家做不完都會凹別人,
                                                                               
不想被人凹都要學會閃別人, 彼此凹來閃去, 就算同事是個大正妹,
                                                                               
找你絕對不會是喝咖啡, 保證是有屎缺,
                                                                               
互相highlight, 想閃都來不及, 不要說變情人了, 我看都快變仇人了。
                                                                               
: 工程師很多從小到大都是和男生相處  男校  理工科  當兵等等
                                                                               
這句話是想說理工男背景單純可能會很純情嗎?
                                                                               
噢買尬!! 知不知道什麼叫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從肥宅大學向外系系花告白失敗那一刻起, 就已經開始仇女了,
                                                                               
我看還是別把「從小到大都是和男生相處」當成優點 (如果我誤會的話就算惹)
                                                                               
: 工程師的待遇較高  經濟來源比較穩定   和其他職業來比整體略高不少
                                                                               
所謂的高是沒有極限的, 說到這個, 小魯我的理工魂就出現了,
                                                                               
我實在是沒有辦法接受這種不夠精準的描述,
                                                                               
所謂高或低, 一定要先定一個參考點, 然後定義比這個參考點多叫做高, 反之為低,
                                                                               
你沒有定參考點, 我來定幾個生活實例看看:
                                                                               
1.高富帥身價上億, 反觀工程師 (低)
2.富二代換車比換衣服還快, 花錢動輒數百, 反觀工程師年薪破百, 並不是好幾百(低)
3.房價漲來漲去, 破千的物件滿天飛, 反觀工程師到底要貸款多久(低)
                                                                               
拋開以上不講, 你可能會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1.新人底薪普遍4XXXX, 比一般產業3XXXX多一萬, 剛好繳房租水電 (完)
2.比一般產業多出績效獎金, 但仍不夠買房頭期款, 所以全部存起來封死,
  有領根沒領一樣; 反觀一般行業, 反正也存不到頭期款, 拿來享受當下每年出國,
  住家裡不要買新房搬出去就好了, 日子一樣在過。(慘)
                                                                              
簡單講就是個不上不下的職業, 想要搞上流上會生活, 要打腫臉充胖子;
想要克勤儉樸, 又心有不甘, 到底是哪裡好?
                                                                               
: 工程師感覺比較古意  環境因素   比較不需要勾心鬥角   個性也較木訥聽話
                                                                               
如果你是說「從小到大都是和男生相處」的這種朋友,
                                                                               
可能感情上是比較古意沒錯(如果他沒淪為仇女的話)
                                                                               
但是, 這意味著他的初戀可能是人生正經歷大風大浪的壯年時代,
                                                                               
對什麼事情都很有戒心, 而感情這個生澀的課題時候找上門, 因為不太會處理,
                                                                               
難免疑神疑鬼, 但是3X多歲了實在是拉不下臉說自己是愛情新手,
                                                                               
只好處處設限不懂裝懂, 說什麼女生就要怎樣怎樣才值得交往云云,
                                                                               
靠這種人才TMD難搞好嗎?
                                                                               
                                                                               
另外, 客觀層面地回答你關於「古意」與「木訥」的論點,
                                                                               
我只能說, 科技業天天都在上演黑色巨塔, 勾心鬥角政治鬥爭是很常有的,
                                                                               
不然大家都名校畢業, 為什麼有人升那麼快, 有人龜那麼慢?
                                                                               
這個現象不管什麼行業應該都有的, 我認為工程師在這方面花的心機應該也不會少。
                                                                               
: 大家喜歡另一半的職業是工程師嗎?
: 感覺工程師、公務員對女生來說都很吃香欸
                                                                               
你這樣講就會被疑神疑鬼工程師懷疑:
                                                                               
「吃香? 吃什麼香? 你到底是愛我還是愛我的分紅?」
                                                                               
                                                                               
                                                                               
                                                                               
                                                                               
(馬的, 我就是工程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16.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465831039.A.4E5.html
推 viva955566: 所以你是C齁                                         06/13 23:21
→ Iamtheking: wwe                                                 06/13 23:25
→ Narcissuss: 你願念很深 fab繞一圈 一堆OP留電話給你               06/13 23:26
推 agostodos: 這篇完全點出現實的工程師生活XD                       06/13 23:28
推 byabya: 幫QQ                                                    06/13 23:37
推 labulato: 幫QQ                                                  06/13 23:38
推 BSX: Op不是等著你嗎                                             06/13 23:41
→ Narcissuss: 絲絲晚安                                            06/13 23:48
推 WenliYang: 正解文。                                             06/13 23:54
推 dine123: 你們騙人~~                                             06/14 00:01
→ noriko0415: 有朋友是工程師,薪資還真是滿不錯,年終更是領超多 .  06/14 00:04
→ noriko0415: 但是聽到他說壓力很大(還沒30就小禿了),下班時間到家  06/14 00:04
→ noriko0415: 都晚上十點了 ... 默默的祝福他可以找到好姻緣         06/14 00:04
推 cologne: 工程師上班時間長但拉出來看並沒有像金融業那麼時間密集   06/14 00:14
推 dine123: 真的嗎!?                                               06/14 00:15
→ cologne: 金融業的上班時間真的就是像打戰一樣,一心多用,邊做事   06/14 00:15
→ cologne: 邊接電話,工程師哪來一堆電話干擾?                     06/14 00:16
→ Narcissuss: hold lot的時候你就知道                              06/14 00:19
→ cologne: 還要特殊時候才知道喔,真幸福呢。                       06/14 00:22
→ cologne: 那天天且無時無刻電話干擾的不就要頒獎了?               06/14 00:23
→ cologne: 工作時間長不代表工作密度高,不用一直拿工作時間長說嘴   06/14 00:24
→ kclvpc: 要看類型啦 RD就是你說的那樣沒錯 想小小休息就休息        06/14 00:29
→ Narcissuss: 幫金融業QQ 其實我還在唸書喇                         06/14 00:32
推 pttJess: 工程師+1完全中肯                                       06/14 00:52
推 aphrodite98: 領薪水第二點跟疑神疑鬼太中啃了!!! 看八卦版就知道   06/14 01:18
→ aphrodite98: 如果不是錢多到很壓倒性 年入百萬跟年入60萬差沒多少  06/14 01:18
推 j87891015: 推工程師黑色巨塔,根據我爸消息,內鬥超多,好在我爸   06/14 02:38
→ j87891015: 快退休了,現在抱著看戲心態                           06/14 02:38
推 hsiuy: 正解無誤                                                 06/14 03:49
推 SuperSheepy: 某cologne是要來堅持比慘秀自己多偉大嗎.             06/14 04:46
→ SuperSheepy: ...                                                06/14 04:46
推 imdog: 寧可工作密度高 時間短好嗎... 卡住的時候你看起來是沒事    06/14 06:45
→ imdog: 做,但根本都在想 無法放空好嗎                            06/14 06:45
推 sony0955: 啥時有工程師年薪都很高的錯覺啊?很高的都在台積電吧     06/14 08:10
推 sharkimage: 我就是糟糠之妻QQ                                    06/14 09:56
→ sucl18: 水電工程師嗎                                            06/14 10:07
推 ssabjm: 物流工程師                                              06/14 10:54
推 WhiteTae: 幫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