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膽固醇指數這樣顧~不要再過度攝取糖分

 多年來,一般大眾都知道攝取太多糖分會導致肥胖、糖尿病(Diabetes)或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然而,有研究發現,若人們過度攝取糖分,那麼糖分與膽固醇(Cholesterol)的濃度高低也有關聯。

什麼是添加糖?

添加糖(Added sugar)是在罐裝或加工食品中添加的熱量甜味劑(Caloric sweetener)。雖然添加糖會增加熱量的攝取,但它們並沒有任何營養成分。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公布了一份糖分攝取指南。根據這份指南,每一位成年男性每日最多可攝取150大卡的糖分,女性則是 100 大卡。也就是女性一天最多可吃 30 公克的糖,男性則是 45 公克的糖。

很多人吃進的糖都會超過最高攝取量,也並不了解這將會對身體帶來什麼影響。一罐 355 毫升汽水的含糖量就可高達 50 公克。如果一份早餐麥片中含有 16 克的糖,那對女性來說光是一份早餐就吃掉了一半的分量。研究也顯示,糖分攝取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與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有明顯的關聯。攝取大量糖分會導致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下降、三酸甘油脂水平升高。

控制糖分攝取量

因為製造商大多不會把「糖分」清清楚楚標示在上面,因此閱讀食品標示時要學會如何辨識糖分,是很重要的。糖分有可能會以以下名字出現,例如玉米糖漿(Corn syrup)、蜂蜜、麥芽糖(Malt sugar)、糖蜜(Molasses)、糖漿、玉米甜味劑(Corn sweetener)或是英文名中以 -ose 結尾的原料,如葡萄糖(Glucose )或果糖(Fructose)等。糖分也可能以「原蔗糖 (evaporated cane juice)」這個名字偷偷藏在食物中。大多數的果汁中也都含有滿滿的添加糖。

此外,食用代糖(Sugar substitute) 時一樣要注意,因為並非每一種代糖的特性都一樣。在食用上甚至有可能提高肥胖機率,增加罹患糖尿病或心臟病的風險。龍舌蘭糖漿(Agave nectar)與蜂蜜是常見的代糖之一,但這兩種糖其實仍含有糖分子(Sugar molecule),建議以甜菊糖(Stevia)等植物性甜味劑替代食用。

畢竟,保持健康的關鍵在於控制糖分攝取量,您也應該這般對待酒精、飽和脂肪、卡路里攝取量。您當然還是可以偶爾吃吃甜食,只要別過度沉溺於含糖食物就行。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沉默的的器官-腎臟 生活八招保健康

 ~護腎 33 奇美醫學中心助您「腎」利人生沒煩惱 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主治醫師 江銘彥 案例:一名有痛風病史的 29 歲 男性,因下肢水腫而至腎臟科門 診,於診間量測血壓發現病人的收 縮壓高達 180 毫米汞柱,抽血檢查 發現腎功能指數肌酸酐高達 1.42 mg/dL,換算成腎臟功能的分數(腎 絲 球 過 濾 率 ) 只 剩 下 59 分 (ml/min),已達第三期腎臟病的程 度,而尿液檢查也發現病人有輕微 蛋白尿的現象,於門診追蹤的時候還發現病人有高血脂。 詢問病人的病史,病人表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只感覺到最近小便有較多泡 泡,而且下肢水腫越來越嚴重,病人並表示自己平常三餐常吃外食,也常吃泡麵。 於腎臟科門診開始給予藥物控制血壓及血脂肪,並衛教病人要控制飲食,不可以吃 得太鹹。 經治療後病人的水腫改善,半年後病人的血壓恢復正常,收縮壓在 116 毫米汞 柱,抽血追蹤發現腎功能顯著改善,肌酸酐進步到 0.98 mg/dL,換算成腎臟功能的 分數(腎絲球過濾率)是 91 分 (ml/min),蛋白尿的現象也稍有改善,病人目前仍 於腎臟科門診規則服藥及追蹤。 我們偶爾會聽說周遭的親友因罹患尿毒症而接受「洗腎」的消息,到底尿毒症 是什麼?其實尿毒症也稱為「末期腎臟病」,是腎臟受疾病侵害而發生病變,導致腎 主講者腎臟科主治醫師江銘彥及其講題 臟功能變差,無法排出人體每天飲食及活動所產生的毒素,當毒素在體內累積越來 越多時所出現的種種症狀,就是我們所謂的尿毒症。 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以及盛行率,在全世界排名都是在前三名,因此台灣 有「洗腎王國」的稱號。台灣洗腎人口多的原因包括人口老化、慢性病(肥胖、糖 尿病、高血壓等)人口增加、國人不當用藥習慣(包括使用一些來路不明的祕方、 中草藥或是非醫師處方的止痛藥、抗生素等)、及環境重金屬污染等。 腎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所 以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 顯症狀,不易察覺其嚴重性,有 朝一日病情逐漸進展即可引發 慢性腎衰竭,進而須接受透析 (俗稱洗腎)治療。 有鑑於洗腎造成個人、家庭 以及社會的重大負擔,政府近年 來致力於推廣慢性腎臟病的防 治工作。一些簡易的口訣,讓民 眾可以朗朗上口,增加民眾對慢性腎臟病的認識,進而將正確的腎臟保健觀念深植 人心。 台灣腎臟醫學會於幾年前提出腎臟病防治口訣,即所謂腎臟保健的健康寶典「三 多、三少、四不、一沒有」,目的在於減少危險因子,建立早期預防觀念,以減少腎 臟疾病的發生。「三多、三少」分別指「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和「少鹽、少油、 少糖」;而「四不、一沒有」則是「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 和「沒有鮪魚肚」。 江銘彥醫師呼籲:民眾若做到腎臟保健的健康寶 典-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腎臟疾病是可以預防 及治療的。 「泡、水、高、貧、倦」五字訣,分別代表著「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 以及容易疲倦」,這些都是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常見的臨床徵兆,當身體出現這些警訊 時,就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此外,民眾應瞭解自己是否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人者、痛風、65 歲以上的年長族群、長期服用藥物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 者等。如果是高危險族群也不用太過於悲觀,只要定期追蹤腎臟功能,早期發現早 期治療,並不一定會進入洗腎的階段。 「護腎 33,腎利人生」的口號,提醒這些高危險群「每 3 個月檢查 3 項」-“驗 血、驗尿、量血壓”,「腎利人生」沒煩惱。當然,病人若能好好地與醫師配合,做到 「五控三避」,即「控制血糖、血壓、蛋白尿、血脂肪及尿酸」和「避免抽煙、避免 感冒和過度疲累、避免會傷害腎臟的藥物或檢查」,亦可降低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提出的八大招數,可 做為腎臟病人者腎臟保健的準則,這 八招分別是:持續門診治療與追蹤、 控制血糖、控制血壓、控制血脂肪、 控制與調整飲食習慣、不抽菸不酗 酒、預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家人 支持與維持積極的人生觀。 倘若不幸發生末期腎臟病,也應 適時接受透析治療,切勿心灰意冷, 放棄原有的事業或學業,尿毒症病人 在接受良好的透析治療後,大多都能回 復其生活機能,此時病人會再度燃起生命的信心,思索事業或學業方向並重新出發。 江銘彥醫師記者會後接受媒體專訪 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主治醫師江銘彥表示:倘若民眾能將上述這些簡易口訣謹 記在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加上高危險族群定期追蹤檢查,必要時諮詢相關醫療 團隊(包括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等),適時介入治療,必定能達到「早期預防、早 期治療」、減少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