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難以捉摸的心臟病, 預防,就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
29040瀏覽數
九月初,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因心絞痛、呼吸困難,送醫檢查後,發現幾條動脈阻塞程度超過九成,接受心臟繞道手術。柯林頓沒有心臟病史,但他在總統任內,以愛吃速食聞名,膽固醇超過正常標準,「才會出現問題,幸好有機會補救,」柯林頓說。
同時間,全世界第二大的歐洲心臟醫學年會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五天內湧進近十萬人次,包括世界各地的心臟科醫師、知名藥廠前往朝聖。「心臟病可說是二十一世紀的黑死病,因為它仍持續地發生,且對愈來愈多人產生影響,」歐洲心臟醫學年會主席巴桑表示。
生活型態的轉變,讓發作的年齡趨於年輕。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一六五○萬人死於心臟病。在美國,平均每三十三秒就有人因此喪生,每三位男性之中,就有一位在六十歲前面臨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台灣的情形不惶多讓。根據衛生署統計,心臟病是台灣人的第三號死因,每天有三十一人死於心臟病。十五歲以上人口,每十九人就有一人有心臟病;六十五歲以上,更高達每五人就有一人。
由治療轉向預防
在心臟病的醫學研究,漸漸由治療轉向預防。以往年會中,關於塗藥支架的應用、心導管手術的臨床試驗,常是最熱門的話題。今年的會場有些不同,儀器區多了幾部跑步機及運動床,八千多篇論文中,預防醫學及分子生物學漸成趨勢。
心臟病一向以難以預測著名,加拿大麥克麥斯特大學心臟科教授約瑟夫,研究中發現有九大因子可以評估。全球三分之二的心臟病發是由九大危險因子引起,包括吸菸、壓力、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壞膽固醇比例偏高、腹部肥胖、缺少蔬菜水果、未天天運動。
這項研究不同於以往的地方,在於這些危險因子都是可預防的。過去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多半與遺傳和年齡有關,但是這項研究的發表,扭轉過去的看法,而將心肌梗塞的治療,導向生活型態的改變。
荷蘭林登大學醫學中心的瑞布林克教授指出,近年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有一個重大的轉變,之前只專注在個別的危險因子上,現在則更重視全面的潛在危機。
未成疾病前就要預防
吸菸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成為討論最多的議題。研究顯示少量的抽菸或血脂上升,都會讓心肌梗塞明顯增加。
德國空軍醫院的教授麥德尼卡指出,年輕健康的成人,也可能有心血管危險因素。適當運動會使血壓及血脂肪降低,但對於有抽菸的成人而言,即使維持固定的運動,也無法免除抽菸對心臟的傷害。抽菸會增加三酸甘油脂、白血球的數目,導致身體的發炎反應,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素。
除了抽菸外,潛在病因,像是新陳代謝症候群更受重視。研究發現,以前認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現在則視為互為因果,即使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心臟病患者,也可能有潛在新陳代謝症候群問題。
歐洲心臟調查中發現,超過五成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患,有血糖偏高或血糖控制不良的問題而不自知。這項針對歐洲二十五國、一百一十個醫學中心,共四一九六名冠狀動脈心臟病患的調查中發現,原先未被診斷為糖尿病患,做進一步的口服葡萄醣耐受性測試(OGTT)後,發現二成有糖尿病,超過三成血糖控制不良。研究主持人萊登表示,此類隱性的糖尿病不利心臟病的預防。未來治療心臟病應考慮潛在的高血糖問題,而非等到疾病發生再進行治療。
高血壓的控制,也應在未成為疾病前就開始。荷蘭林登大學醫學中心教授瑞布林克指出,控制血壓,能預防中度危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變成高度危險,早期且持續的控制血壓,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藥物的預防功效,也愈來愈受重視。原本用來做為止痛藥,同時也是金氏世界紀錄上賣最久的藥物︱︱阿斯匹靈,現在也逐漸被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每天約一百毫克的阿斯匹靈,有助於預防血管中的凝血,減少堆積在血管壁的脂肪及鈣質,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你有代謝症候群嗎?
嚴格來說,代謝症候群並不是特定的「病」,而是一種「亞健康」的病前狀態,預警可能出現的疾病朕兆。只要符合下列五項指標中的三項,或超過三項就是代謝症候群。
1. 腰圍:男性≧九○公分、女性≧八○公分。
2. 三酸甘油脂≧一五○毫克/一○○毫升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四○毫克/一○○毫升、女性≦五○毫克/一○○毫升
4. 血壓≧一三○/八五毫米汞柱
5. 空腹血糖≧一一○毫克/一○○毫升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保持標準體重,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避免高鹽、過於精緻的加工食品。此外,維持適當的運動,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仍是不二法門。 個人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