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心臟病人可否有性行為

作者:魏崢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性觀念日漸開放,要在大庭廣眾與主治醫師討論自己的性生活,對大部分的病人而言還是件難以啟齒、令人尷尬的事情。
一般國內患者較為保守拘謹,尤其在罹患心臟病後,可能因為羞於啟齒或是恐懼,因而「戒除」了性生活,如此,不僅有違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家庭幸福及生活樂趣,其實只要了解適當的方法並經過專業評估,心臟病患者跟一般人一樣都可以擁有完整而健康的性生活。
門診時,有位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成功,已經六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問診接近尾聲,卻欲言又止、神色有異,見診間的護士稍稍走開,匆忙低聲又急迫地問:「醫師,以我目前的狀況,如果做愛安全嗎?」病人手術後身體狀況維持得不錯,對於他突如其來的提問,除了點頭,心想有這個顧慮,患者應該更早就提出來,但是我後來想想,我們醫療人員應該更有責任主動告知患者才是。
一般人總認為性行為是賀爾蒙躁進的年輕人專利,尤其心臟病患者,通常有一定年紀,被視為負責人體機器運作的引擎心臟,又進廠大幅維修過,心裡不免會有疑慮卻又不好意思提問。
把握住大原則,細節由自己衡量即可
性行為就跟一般的活動一樣,只要心臟復原良好,一樣是可以熱情擁抱你的伴侶。
性行為過程需要消耗的能量略有所不同,前戲時較少,達到高潮時最多;一般性行為所需能量相當於以每秒兩階的上樓梯運動,在10秒內爬20階樓梯,假設病患能夠完成這樣的測試,並且心臟沒有不良反應或不舒服症狀的情況下,即可從事性行為。
這樣的測試可以在專業人員的監督下,利用術後心肺重建運動訓練換算耗氧量,或是請專業人員依照您目前的活動量去換算,較為安全。
恐懼心理,往往是造成接受心臟手術後病人無法進行性行為的最大阻礙,一般來說,進行心臟手術或氣球擴張術後病患,建議在出院後兩個月身體恢復良好,即可考慮回復性生活。初期可以選擇對心臟負擔較小的方式,如固定的性伴侶、處在比較不費力的姿勢等,由於須考量傷口癒合的問題,建議病患在下位,伴侶在上位,並且處於比較被動的角色會較佳。
與心臟病患性生活有關的藥物
威而鋼等壯陽藥,不可併用硝酸鹽類藥物
近年來,藍色藥丸威而鋼(Viagra)掀起一股旋風,不少民眾不論是否有性功能障礙,想藉以倍增雄風,從親朋好友或其他管道取得,而非經由醫師專業評估開立處方擅自服用,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心臟病患者。除了可能買到偽藥外,若平時即服有降血壓藥物,則可能導致血壓過低昏倒。
威而鋼原為發展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卻意外發現能改善陰莖勃起的能力。藉由抑制體內第五型磷酸二脂酵素(PDE5),可以延長一氧化氮(NO)作用,使陰莖海綿體平滑肌舒張,血流量增加使陰莖勃起,所以也用以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服用後均可能有臉潮紅、視覺異常、頭痛、胃痛等不適產生。
治療心絞痛藥物中,常被使用的是硝酸鹽類藥物(如舌下含片),服用後在人體代謝分解成一氧化氮(NO),促使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持續舒張,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所以可以紓解心絞痛。由於威而鋼與硝酸鹽類藥物均會增加體內一氧化氮(NO)含量,同時服用會產生加乘作用,出現致命性低血壓,因此禁止併用。若同時服用其他降壓藥 (如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可迅doxazosin、定脈平terazosin)也要注意,以免因血壓太低而昏厥。
降血壓藥
有些降血壓藥物亦有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礙,會產生這樣的副作用主要原因與干擾神經系統或是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而使睾固酮(testosterone)下降有關。但並非所有降血壓藥均會造成性功能障礙,臨床上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副作用的藥品有脈得保Methyldopa、降保適Catapres、蛇根鹼Reserpine、利尿劑、脂溶性高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恩特來Inderal )、安達通Aldactone等。其他如抗憂鬱藥、抗巴金森氏症藥物、潰瘍用藥(泰胃美Tagamet)、攝護腺用藥、抗精神病用藥、女性荷爾蒙等也有可能引起相同的影響。
如果病人之前並沒有這方面問題,而是在服藥後出現以下症狀:包含性慾減退、陽萎、射精障礙、男性女乳症、陰道潤滑性不足,及無法達到高潮等困擾,可以詢問醫師或藥師進一步評估,是否因為藥品所造成的可能性。
心智與心理的精神健康
人們隨著年紀漸長,身體各項機能狀況無可避免會慢慢地走下坡,我的老師,被譽為台灣「外科國寶」的文忠傑教授,於2004年百歲壽誕後,某次媒體採訪問到:「什麼是您的長壽養生之道?」
文忠傑教授的長壽養生之道:
重要的不是如何維持長壽,而是要培養對抗長壽帶來的「必要之惡」,如病痛、退化等的傷害,虛心接受與面對,與衰老和平共處。
在上個世代的童年時期,總有一兩個手足因當時醫藥衛生環境條件不好而不幸夭折,來不及長大,但才短短幾十年後,小孩健康長大對現代人而言是理所當然。而依內政部2016年公布最新統計數據,台灣人平均壽命已達80歲,而女性更高達83.4歲,精進的醫學發展延長了人們的壽命,但卻依舊無法改變生老病死這種自然的現象。再先進的醫療器材,再高超的治療技術,一樣無法阻止隨著年齡增加而來的身體病痛以及衰老的腳步。
某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祖父在他年輕時因心臟手術死亡,致使日後他特別注意自己身體的定期檢查、血壓的變化,養成運動的習慣,並很注意飲食養生。某一回保險公司安排高階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健康檢查,結果意外發現自己有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
在完全沒有不適及病徵的狀況下,這位企業家聽完醫師詳細解說後,仍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疾病仍找上自己?回憶起祖父手術失敗引來極度不安的情緒。但轉念又想,相較於癌症或其他不易治癒的疾病,至少目前對冠心症還可以治療,即使須進行冠狀動脈繞道,對許多大型醫院而言也早已是成功率極高的常規手術,所以他很快決定進行心導管檢查,並依醫師建議做了三條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沒太久便回復正常生活,更重要的因他正向的思考,沒有造成就醫延誤引發任何憾事。
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任何訊息
現今的醫藥發展不斷地進步,許多心臟疾病都已經可以有效治療,甚至連換顆心對許多有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也都不再是難事,所以我們應該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身體,20歲的你,40歲的你,60歲時的你,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任何訊息。
或許治療後,有不如自己所預期(如記憶力衰退、反應變遲緩等)的狀況發生,進而衍生失望與恐懼的情緒時,也要誠實清楚地告訴醫生「讓你害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要把自己鎖在焦躁、憂慮的壓力鍋裡,進而造成精神生活上緊張不安。
現代人常受大環境如經濟景氣下滑、工作及學業上的壓力或身體上的病,致使精神緊繃,心力交瘁,導致有心悸、痠痛、喘不過氣來諸多不適的症狀。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蘇東平教授,曾在一篇〈現代人身心壓力的解除〉文章中提到: 「這些症狀的產生,主要是腦的荷爾蒙和腦部的某些神經化學傳導物質如血清促進素、多巴胺和新腎上腺素的分泌及交互作用產生了問題,並經自律神經傳導至周圍的器官,如心臟、血壓、心跳、體溫。這種不均術狀態,如果持續過久,再加上個人抵抗力不足,很容易演變成精神疾病。」
身心健康是互為因果
身心健康是支撐健康生命之一體兩面,並互為因果。2003年8月號《科學人》雜誌標題為〈心臟病患的憂鬱危機〉一文中,引用美國杜克大學Dr. Mark F. Newman團隊的研究報告:「心臟手術前後,具有中度到重度抑鬱傾向的患者,死亡率為其他病患的兩倍。」換言之,人的情緒及精神狀態,對手術治療的效果有相關程度的影響。
風晴雨露、春榮秋枯都是大自然運行的現象,我們可以理解物品有使用的期限,而人的身體因過度的使用抑或是年歲漸增伴隨的衰退也是種不可逆的自然狀態,但卻有不容易接受的心理,缺乏「病識感」,而當病人對疾病沒有正確的了解,便可能因排拒而無法配合醫囑、接受最適切的治療。
我們雖然都清楚「吾生也有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自在精采,減少壓力、遠離致病的因子,蘇東平教授在文章中提出對抗壓力的三個建議:
  • 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運動。
  • 正向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 對壓力大小的區隔,並優先處理小壓力。
這三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卻有助於維持腦內分泌腺素的平衡,尤其轉個念正向看待問題,便能迎向健康快樂的人生。
書籍介紹
《知心》,大塊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魏崢
為了避免心臟成為心頭大患,不妨先從了解它、與它成為「知心」朋友做起!看魏崢醫師行醫以來不藏私,圖文並茂、易讀好懂的與大家分享如何了解、面對心臟病;及術後的功能重建、與病和平共存。
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這本從心臟結構及功能談起的圖文醫療專書,討論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疾病及治療的方式,書裡的內容有助於民眾瞭解心臟的問題,當有不適就醫時,可與醫師討論以決定適切的治療方式,並配合醫囑做復健、正確的自我照護,才能讓心臟回復正常的功能、重拾健康的生活。
在最後的第八章,魏醫師特別安排了心臟疾病的「自我檢測量表」,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心衰竭、先天性心臟病,讓讀者朋友能對自己的心臟多些了解與關注。
在行醫的過程裡,魏醫師確實感受到民眾對於醫學常識的不足;病人固然要遵從醫囑,但是自己也應具備醫學常識。否則不多做些了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甚至會被醫療所害。雖然都說隔行如隔山,但我覺得為了自己,大家多懂些基本醫學知識是必要的,因此魏醫師特別撥冗出了這一本書。
任何再傑出的醫師,一生中能救治的患者終究有限,但是藉由文字與出版,可以傳播相關知識與經驗給廣大的民眾:如何照顧、保養自己的心臟!
希望這本圖文專書,能對大家有所助益。
知心書封S
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