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這類常見食品 常吃失智風險可提高75%


   標籤

最新學術研究證實,血液中反式脂肪含量較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一般人可高至75%。神經學家指出,飲食中的反式脂肪,對於大腦的認知功能起到很大危害。

常攝取反式脂肪 失智症風險可增加高達75%

這項研究報告10月23日發表於最新一期《神經學雜誌》(Neurology),研究人員在過去10年內對1,628名60歲及以上未罹患失智症的日本民眾進行調查,記錄每人血液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並分析他們的飲食。為求嚴謹,研究人員還針對可能影響該疾病的其它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吸菸等進行加權調整。

研究結果發現,血液中反式脂肪含量較高的兩人,患上失智症的風險比最低的兩人高出52%和74%。
紐約康乃爾大學神經病學家艾薩克森(Richard Isaacson)指出,該研究為「反式脂肪與失智症」的關聯性提供了更科學的證明,「除了傳統的飲食調查外,此研究使用的是血液中的反式脂肪標準,替這項結果增加了科學性。」

含大量反式脂肪的食物地雷

從飲食中攝入反式脂肪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然而,生活中卻存在許多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吃下肚。
在肉類、乳製品等食物中,可能含有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但人們最容易吃到的反式脂肪來自「人造反式脂肪」。人造反式脂肪是用植物油經部分氫化加工製成,使植物油從液體變成半固體,可以用來塗抹或作為內餡使用。例如人造奶油起酥油,因生產成本便宜、可長期保存,並能使食品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質感,所以被廣泛用於食品加工業。
研究人員發現,受測者體內反式脂肪含量過高,最大的凶手是甜糕點,其次是人造奶油、糖果、焦糖、牛角麵包、非乳制奶精、冰淇淋等。
除此之外,在油炸食品(如炸雞、鹽酥雞等)、泡麵、烘焙食物、餡餅皮、比薩餅、餅乾和數十種其它加工食品中,都很容易發現反式脂肪的存在。

選購食品注意成分 避開「氫化」成分

除了會增加失智風險外,已有研究證實,每天只要攝取少量(4至5公克)的反式脂肪,就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降低好膽固醇,讓血管容易阻塞及發炎,提高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有研究發現,反式脂肪與不孕、乳癌、糖尿病都有關係。
因此最好避開或少吃有反式脂肪的食品。在購買食物時,應看清楚食品成分標示,如果成分表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部分)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脂肪,或英文標示上有「Hydrogenated(氫化)」等成分,都建議避免選用。

購買食品注意食品成分,最好避開或少吃有反式脂肪的食品。(大紀元製表)
購買食品注意食品成分,最好避開或少吃有反式脂肪的食品。(大紀元製表)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2015年禁止了反式脂肪,據FDA規定,如果一份食物中反式脂肪含量少於0.5克,廠商可將食物標為「 0克」反式脂肪。
台灣衛生福利部也規範反式脂肪標示為「零」的條件:每100公克食品內所含總脂肪不超過1克,或每100公克食品內所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克。
但即使是小劑量,如果長期或大量食用這些食物,恐仍危害健康。最好還是多吃天然食品,儘量減少或避免加工程度高的食品。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心臟病人術後的餐飲如何吃較健康防復發

這篇是我約一個月前發現的,是PDF檔,用手機截圖取下,年代稍舊
是高雄某醫院的術後衛教,舊歸舊,但蠻詳細的,可以搭配新的一起用



心臟手術後 生活型態一定要改

68歲的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心臟病發驟逝,從38歲到56歲,前後共動了3次大型心臟手術,靠著術後調養,壽命延長了十多年。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肇文指出,心臟手術確實可以改善症狀,但要持續心臟保護及復健,才能確保穩定,避免惡化及復發,因為原本心臟已經受損,即使手術後,也不一定會馬上恢復,而且大部分的危險因子還是存在,「手術前該怎麼保護心臟,手術後還是要一樣保護,同時手術後保護還須視臨床狀況變化而調整。」

吃的藥可能更多

心臟手術主要分為內科的「心導管介入治療」以及外科的「開胸手術」,除了手術本身或術中出現心臟的問題等併發症,術後長時間來看,最重要還是注意原本術前有什麼急慢性疾病,術後更要針對這些疾病繼續加強防治,「心臟病不是手術完就好了,」陳肇文說。
有時心臟手術後,吃的藥可能比手術前還多,譬如心臟放了支架,要吃至少2種防血栓的藥,而原本治療三高的藥仍要繼續服用。因此不能以為術後身體自然會好,就不再追蹤治療;必須確認情況已有改善,再由醫師評估是否可以減少用藥。

生活型態要改

「生活一定要不一樣,」陳肇文說,許多病人手術前自覺沒病或不知道這麼嚴重,以為手術後就能回到以前生活,像是熬夜工作、每天四處跑或劇烈運動等,但心血管手術後基本上不可能完全回到以前的生活,一定要改變生活型態。

(心臟衰竭的病患,心臟手術後要嚴密控制水分攝取,不宜過量。)

●控制水分,飲食少油、少鹽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立指出,心臟手術常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支架治療,盡量打通冠狀動脈狹窄處。因此冠狀動脈血管疾病的病人,術後仍要注意血壓、血糖及血中膽固醇的控制,不要讓血管再硬化,糖尿病人更要長期用藥。
更棘手的情況是,已產生心臟衰竭的心臟手術病患心臟功能比較差,手術後要更嚴格控制水分。因為心臟就像「幫浦」(唧筒),要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器官,如果「幫浦」功能不好,就不能將血液均衡送到全身所有器官,導致腎臟血液不夠、功能下降,水分就會積在體內。
因此特別是心臟衰竭的病患,術後要嚴格控制水分,不能太過量,通常一天只能攝取1200cc~1500cc、甚至1000cc以下的水量,就像腎臟病患需嚴密控制體重,用來監視體內水分是否不正常上升,並定期追蹤電解質及腎臟功能。控制體重也是要避免過重對心臟造成負荷,所以要均衡飲食,避免太油、太鹹,因為過多鹽分會導致積水,讓心臟衰竭更嚴重。
●杜絕抽菸和飲酒
動過心臟手術後更要遠離抽菸,因為抽菸會讓心臟血管快速抽筋,損壞更厲害,不容易復原。但林俊立無奈地說,台灣不少心肌梗塞動過心臟手術的人還是不怕,照樣抽菸,直到再發作時才會有點害怕。

酒精則是雙面刃,心臟功能正常時,少量飲酒有益心臟血管功能,但是心臟功能變差後就不應該再碰酒類,因為酒精會使心臟更惡化,有些病患一喝酒就會喘、積水,心臟根本負荷不了。
(心臟手術後可以從事教緩和的運動,例如走路、散步,之後再漸進式增加。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維持輕量運動,漸進增加
心臟手術後要持續做復健,可以到醫院做,也能自己在家做運動,強化肌肉功能,讓心臟維持較好的功能狀態,幫助病人早日回到正常生活。
運動要從比較緩和的開始做起,有出汗就要稍微休息,再繼續做;不要勉強,可隨著耐受力增強來漸進增加。像是心衰竭病人可以做心臟復健機能運動,只要走路或散步,量不必大,但必須維持運動。
●避免情緒、血壓太大波動
冠狀動脈疾病及心衰竭等心臟功能不好的心臟手術後病人,要留意太大的情緒波動、血壓變化,會造成心臟負荷。並評估自身狀況,建議3到6個月後再回到工作。

術後出現舊症狀或不明新症狀,趕緊就醫

由於心臟病多半是長久累積造成或是慢性病綜合的結果,如果原本疾病就很嚴重,問題沒有解決,術後存活風險還是等同於原有的疾病。但是只要手術順利、維持良好的心臟功能且保養得宜,通常術後都能維持正常生活。

唯獨心臟衰竭因為心臟功能不好,即使心臟手術後5年存活率,仍會較其他人減少5到10%,林俊立說。
心臟動過手術後,就像一部老爺車或開了20萬公里的車子,即使引擎經過大修,跟新車或只開了2萬公里的車子相比,引擎的功能狀態絕對還是不同,陳肇文形容。他再三叮嚀,不能誤解術後心臟回到只開了2萬公里的車子,「即使還能開,但已經不一樣了。」
陳肇文提醒,如果術後又出現手術前原有的症狀,或出現狀況不明的新症狀,無論以前有沒有出現過,都要盡快就醫。

心臟衰竭問題多,8個迷思要破解!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心臟衰竭問題多,8個迷思要破解!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心臟衰竭變成日益普遍的問題,但多數民眾對心衰竭卻存在許多迷思。根據網路調查發現,多數人認為患有心臟衰竭就等於「快死了」,同時也低估了心臟衰竭患者需要經常住院的嚴重性。

當生活型態改變,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經變成常見狀況,然而許多患者卻存有「不舒服再來吃藥」的僥倖心理,錯過治療的好時機,放任三高逐漸演變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正確認識是很關鍵的健康起點,讓心臟專家來破解8個常見迷思!


迷思一:我的體重很標準,不會心臟衰竭?

「這個說法不對,」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陳清埤醫師強調,「體重正常的人不見得就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若體重正常,但長期有高血壓問題卻沒好好控制,還是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除了長期高血壓之外,在台灣常見的心臟衰竭原因還有狹心症、糖尿病、慢性病、腎臟病、感染、與心臟瓣膜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保護心臟。


迷思二:醫生說我心臟很大顆,是不是代表心臟很有力?

「我們的心臟是一個幫浦,要負責把回到心臟的血液再度擠出去。心臟肌肉有厚度,圍成一個空腔,等待血液回填後再將血液擠出。」陳清埤醫師解釋道,「所謂的心臟擴大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腔室變大』,另一種則是『心臟壁變厚』,也就是心肌肥厚。通常在照X光時診斷的心臟變大顆是指腔室變大,X光下較無法呈現心肌肥厚。然而不管是哪種心臟擴大,對心臟都不好。」

心臟衰竭的種類

「可以把心臟想像成一顆氣球,如果把氣球吹到一定大小時就把氣體放掉,這顆氣球就能重複使用。同樣一顆氣球繼續吹,使其不斷變大,就容易導致彈性疲乏,嚴重會爆炸,這是彈性原理。」陳清埤醫師道,「所以心臟大顆不好,心臟變大時要回擠血液就需要用到更大的力量,反而更容易得心臟衰竭。」


迷思三:有心臟病才會心臟衰竭嗎?

心臟病是造成心臟衰竭很常見的原因,通常是比較嚴重的心臟病會造成心臟衰竭。想想看,如果是心臟的小血管塞住,對心臟收縮整體影響不大,不一定會造成心臟衰竭;若為心臟大血管塞住,代表有大片心臟肌肉受損,就會造成心臟衰竭。

然而心臟病僅是造成心臟衰竭的眾多原因之一。如果高血壓長期不受控制,或本身患有糖尿病,都可能帶來心臟衰竭的危害。接著則是腎功能差、長期洗腎的患者。還有一些人是本身心臟瓣膜功能不佳,就好像零件故障,就會讓心臟這個幫浦更容易失靈。感染也會帶來心臟衰竭,感染流感病毒、登革熱病毒、腸病毒、腺病毒時,部分患者可能併發心肌炎也要非常小心。


迷思四:老年人才會心臟衰竭嗎?

陳清埤醫師道,大概有七成的心臟衰竭是發生於65歲以上的長者,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狹心症,或有心臟構造瓣膜問題。

常見的心臟衰竭原因

然而感染腸病毒、登革熱導致心臟肌肉發炎,進而產生心臟衰竭這樣的狀況,就比較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有些年輕人則是帶有先天性心臟病,而進展到心臟衰竭。


迷思五:心臟衰竭沒救了,只能等死?

心臟衰竭分為四級,到達第四級的時候,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剩下一半,死亡率比癌症死亡率高。假如還在第一、二、三級,只要接受良好的藥物控制,存活會超過五年以上。

「如果到心臟衰竭第四級,且藥物難以治療,最後還有一步就是換心,或選擇放心室輔助器於左心室,延長心臟衰竭患者的壽命。」陳清埤醫師表示,「不能說完全沒希望,台灣換心手術做得很好,如果有人捐贈心臟,末期患者有機會可以存活下來。」當然,在疾病早期就認知疾病的嚴重性,並好好按照醫囑控制與治療,才能增加存活的機會。


迷思六:心臟衰竭是不是只要吃強心劑就可以了?

「很多人會想,如果心臟沒有力,那我補充個藥物增加心臟的力氣,不就可以了嗎?」陳清埤醫師道,「確實我們可以利用強心劑來治療心臟衰竭的症狀,但這是比較後線的藥物。說到要延長心臟衰竭者壽命的藥物,並非強心劑,有些血管擴張藥物能減輕心臟負擔,才能真正延長心臟衰竭者的壽命。」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心臟損壞。


迷思七:心臟衰竭患者都不能運動吧?

陳清埤醫師叮嚀道,「心臟衰竭可分為『穩定』與『非穩定』。穩定的心臟衰竭患者應該要運動喔!不過最好要有三個月的時間,於專業復健人員的指導下做運動,學會動作後再回家照著做。」

如果本來運動做的好好的,後來突然做著做著覺得太喘,則要回顧幾件事:最近有沒有按時服藥?飲食是否吃太鹹?是否有情緒上的問題?這三個因素都會造成運動負荷量降低。萬一患者運動後發現很喘,需要趕緊回門診與醫師討論,重新安排、評估。若醫師判斷為不穩定的心臟衰竭,則暫時不建議於不穩定的狀況下運動。


迷思八:症狀改善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藥?

能不能停藥需要看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來決定。若當初是急性感冒造成了心臟衰竭,後來心臟狀況恢復得不錯,就有機會停藥。如果是像高血壓這樣的慢性病引發的心臟衰竭,就比較難停藥,但靠著改善生活型態,患者就能減少服用的藥物量。

保養心臟,請你這樣做!

按時服藥,是對心臟最好的選擇。此外還要做到幾件事,包括遵照醫師指示運動、不要熬夜、不要大吃大喝、並記得避免吃太鹹。要記得定期量體重,體重增加通常代表身體積水,要隨時跟醫生回報體重上升的問題。

陳清埤醫師表示,若能做到每天定期吃藥、生活作息正常、生活習慣良好、不要抽菸、不要喝酒、定期量體重,跟醫生保持聯繫,就能與心臟衰竭這個慢性病和平更存。

心臟手術出院後之注意事項 (慈濟版本)

開心手術出院後之注意事項

傷口
  1. 手術後數月內,若胸部傷口有局部高突或周圍發紅,甚至冒出小膿泡的現象,多是因為線頭不被身體吸收所造成,不必過度驚慌,可到心臟血管外科門診檢查,不可隨便找一般開業醫師處理或自行用手觸摸,以免造成感染。
  2. 傷口兩側之疼痛,常為肋骨或肋間神經痛可不理會。但冠狀動脈手術後,胸部如有開刀前那種心絞痛之不適感覺,請與醫師連絡,再作進一步檢查,但若疼痛方式與術前之心絞痛不同,則請不必驚慌,可於門診時請醫師檢查。
  3. 胸部傷口周圍可能有麻木、癢、酸痛、緊繃等感覺,且傷口疤痕本身會疼痛,助骨或肋間神經痛等都會感到不適,此為正常現象,一般於6月個月後消失。
  4. 手術後因鋸開之胸骨尚未完全長好,故術後3個月內避免提重物,騎乘腳踏車或機車,以減少胸骨碰撞機會。初期翻身或活動時,可能會有骨頭磨擦聲,不必緊張,以後會消失。
飲食
  術後兩個月內,應多吃些營養的食物,以恢復體力,之後則應保持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避免攝取過多的脂肪及膽固醇(如:豬油、牛油、奶油、肥肉、蛋黃、 內臟、蝦或魚卵、蟹黃、雞或鴨皮等),並吃足夠的纖維素,以預防便秘,若無特別指示,鹽份可正常攝取,但應儘量減少喝酒及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 等)。辣椒可食。

洗澡
傷口拆線3~4天後,即可淋浴或坐浴,亦可塗抹肥皂,但以輕抹為原則,洗澡水不可過冷或過熱,剛開始最好由家人從旁協助。

抽煙
凡抽煙的人,在開刀前就必須立刻戒煙,吸煙會引起心臟血管收縮,造成高血壓,並且影響肺臟功能,所以為了您的健康,應該斷然戒煙,尤其冠狀動脈的病人,即使在手術後也不能再恢復抽煙,同時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煙。

運動
  1.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任何一種活動皆可做,只要不過於疲倦及造成氣喘情形即可。開始時採漸近方式,走山路到跑步,依個人體能狀況而定,出院前可先練習爬樓梯,一層、二層逐漸增加不要操之過急。
  2. 平時多做擴胸運動及手臂轉圈運動,以免傷口過於緊繃造成疼痛。
  3. 當你發現下列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
(1)胸口痛或不適。
(2)出冷汗。
(3)頭暈。
(4)噁心或嘔吐。
(5)心律不整。
(6)過度的心跳及呼吸持續15~30分鐘。
4. 絕不在飯後立即運動,吃得太飽要過2~3小時,普通餐飲1~2小後才可運動。

性生活
視個人復原情形而異,原則上,只要您可忍受費力的步行或能以每秒兩階的速度爬20階的樓梯,而沒有下列心臟不適情形時即可。
  1. 過度的心跳及呼吸持續15~30分鐘。
  2. 事後或過程中感到胸痛。
【特別注意】情緒不好、疲倦、剛吃飽或喝完酒或有繁重事務待辦時,應避免。並可在事前先服用一顆舌下含片(NTG)。

體溫
如有持續發燒的現象,請勿掉以輕心,應返院做進一步檢查。

更多衛教文章

抗凝血劑
1.Coumadin是一種抗凝血劑,可延長血液凝固時間,及預防血栓的產生。 2.何種情況下須使用Coumadin? 通常是因為有血栓的產生或是有血栓的形成的危險。包括有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風濕性心臟...
開心手術護理指導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是營養心臟的血管,當它硬化狹窄時,會引起心肌缺血,可導致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為一種高度潛在性危險的疾病。 ‧冠狀動脈阻塞性疾病如果經藥物、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仍無法有效治...
開心手術出院後之注意事項
傷口 手術後數月內,若胸部傷口有局部高突或周圍發紅,甚至冒出小膿泡的現象,多是因為線頭不被身體吸收所造成,不必過度驚慌,可到心臟血管外科門診檢查,不可隨便找一般開業醫師處理或自行用手觸摸,...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高血脂預防大補帖

臟血管內科

衛教單張編號:A7320003
 
高血脂預防大補帖
 By 心臟血管內科 | June, 2017

什麼是高血脂?
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和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TG,或稱中性脂肪)。一旦血液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其中一種或這兩種,超過正常值時,在醫學上叫做「高血脂」。
膽固醇的種類?
血液中的膽固醇,最重要有兩種一定要認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跟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含大量磷脂類及少量膽固醇。它可以移除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避免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中。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ol)又可稱作「好的膽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含有大量膽固醇。因為體積小,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中,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ol)又俗稱「壞的膽固醇」。
高血脂原因?
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種,可分成先天性跟後天性兩大類。
  1. 先天性因素,主要是遺傳所造成。
  2. 後天性因素,可分為以下幾類:
    • 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等。
    • 飲食:攝取過多的熱量、飽和脂肪酸或膽固醇、體重過重等。
    • 藥物:某些特定藥物會造成高血脂。
    • 其他:抽菸、缺乏運動、年齡過高。
    高血脂的風險?
    高血脂,會造成全身血管硬化,常發生在冠狀動脈、 頸動脈及腸骨動脈。一旦血管硬化,在腦部可能會造成腦梗塞、腦出血(俗稱:腦中風)。腎臟血管硬化,會造成腎性高血壓、腎衰竭。下肢動脈硬化,導致血液灌流不足,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腿疼,休息一下又好了)。若冠狀動脈出現硬化,血管壁因狹窄而血流減少,會導致心肌缺氧,出現心絞痛症狀(胸口有壓迫感、胸痛等)。萬一血管壁阻塞嚴重或硬化斑塊破裂,會造成心肌梗塞,嚴重甚至會死亡。
    如何預防高血脂?
    預防高血脂症的方法很多,除了藥物控制,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飲食控制、減肥、戒菸、運動,皆有幫助降低血脂肪的效果。
    飲食控制
    • 盡量選用清蒸或水煮,少吃燒、烤、燉、滷、油炸類食物。
    • 烹煮前,牛、羊、豬肉等可以去掉肥肉,雞、鴨等家禽類去皮。
    • 改用低脂牛奶、奶油、乳酪及優格,取代全脂奶製品。
    • 三餐加入魚類,每星期吃二到三次,減少肉類攝取。
    • 避免使用飽和脂肪含量過多的食物,如薯條、漢堡、披薩、熱狗等。
    • 少吃蛋黃(一星期不超過三個以上),蛋白可多多攝取。
    • 選用扁豆、豌豆、豆莢類等食物,富含蛋白質與可溶性纖維。
    • 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糙米、全麥麵包、燕麥片、玉米片)、及未加工的豆類製品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 大蒜製品,可以降低血中低密度膽固醇,同時提升高密度膽固醇。
    減肥
    衛生福利部公告,國人理想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5~23.9(約22±10%)。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4就屬過重,超過27就是肥胖。
    腰圍也是評估肥胖的好方法!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4吋),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5吋),就可判定是肥胖。過度肥胖,會增加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跟壞的膽固醇(LDL),降低好的膽固醇(HDL)。
    肥胖可以藉由熱量控制、飲食調整及運動來改善。在專業醫療人員的監督下,可進行低熱量飲食控制,每天的攝取熱量,一般男性以不超過1600大卡,女性不超過1400大卡為宜。
    戒菸
    抽菸或吸入二手菸時,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造成血管收縮,傷害血管壁,使膽固醇更易附著,惡化動脈硬化。抽菸,同時也會降低血中好膽固醇(HDL),升高壞膽固醇(LDL),加速動脈血管硬化。
    多運動
    運動,除了可降低壞膽固醇(LDL)跟三酸甘油脂(TG),還能提高血液中好膽固醇(HDL)的濃度。
    此外,運動也能減肥、改善高血壓、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防止關節僵硬。
    以上原則若能確實做到,搭配藥物控制,就能改善高血脂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諮詢電話~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人工心臟

    2018年12月28日

    心衰竭付不出460萬「人工心臟」,他裝葉克膜與父母生前道別。(圖/高雄長庚提供)

    記者嚴云岑/高雄報導
    「我以為再也沒機會跟爸媽說話了。」39歲的陳政忠今年9月在澎湖家中無預警昏倒,確診為嚴重心肌梗塞,轉送高雄長庚治療,病況仍每況愈下,只能裝人工心臟續命,但因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需自費460萬元,讓經濟不寬裕的他萬念俱灰,裝著葉克膜在病房與爸媽做生前道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沒想到醫療團隊一紙簽呈讓事情有了轉機,不僅成功救命,還讓他變成「鋼鐵人」。


    雄長庚今(28)日舉辦記者會分享南台灣第一例人工心臟成功案例,陳政忠與父母、主治醫師李芳艷、黃寬如等皆出席參與,陳政忠現場再三感謝醫療團隊,父母講到一半更激動飆淚,溫馨場面中透著些許悲哀。

    陳政忠表示,他高中畢業後在撞球館工作,6年來每天要抽2包菸,後來到台中當按摩師傅,每天都上班到凌晨3點。長期生活習慣不良,讓身體體早拉警報,今年開始不僅走路會喘,還容易胸痛、冒冷汗,但9月在澎湖家中從樓梯上昏倒滾落,緊急送醫診斷為冠狀動脈併發急性心肌梗塞,左心室輸出率只剩24%,被緊急轉往高雄長庚急救。

    「30多歲就發生嚴重心肌梗塞的,真的非常少見,通常只會在6、70歲老人家身上看到。」陳政忠主治醫師李芳艷受訪表示,患者被送來時,血壓只有88/62毫米汞柱,還併有冠狀動脈硬化,9月25日在加護病房幫他做主動脈氣囊幫浦裝置手術、26日又做了緊急冠狀動脈繞道,雖然成功接通血管,但因心臟細胞受損嚴重,5天後又出現心室顫動昏迷,緊急插上葉克膜才撿回一命。雖然葉克膜能暫時取代心肺功能,但李芳艷強調,「裝1~2周就是極限」,因為裝太久器官容易受損,還會造成感染,礙於左心室功能無法恢復,只能尋求心臟移植或裝人工心臟,無奈台灣捐贈心臟者一年不到80例,而健保只給付「中度」心臟衰竭病患,開過3次刀的患者陳政忠屬於「重度」,成功率低不符合給付條件,只能自費460萬元,陳家兩老籌不出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性命消逝。

    陳爸爸回憶道此處頻頻拭淚,「我本來跟李醫師說別救了,結果被他訓了一頓。」陳爸說,李醫師當時很不解,質問「你兒子明明就可以活下來,為何不救?」陳爸只好坦白,「我真的籌不出錢來付那500萬。」李芳艷聽了只回他,「錢的事情你不用煩惱,我們來想辦法。」

    長庚醫療團在10月12日先幫陳政忠裝暫時性體外左心室輔助器維持生命,被陳政忠家人親情感動的李芳艷,也上簽呈給董事會,看能不能爭取一點補助,沒想到董事長王瑞慧表示,將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初心,以專案特准補助,送給陳政忠一顆永久型體內左心輔助器。

    11月28日,長庚醫療團隊在評估陳政忠狀況,確保右心室功能無礙,且恢復一定的肌肉量後,花了8小時以開胸方式,幫他裝入最新型人工心臟,術後病況穩定,可以恢復行走與進食,即將出院回歸正常生活。

    李芳艷提到,陳政忠體內的人工心臟是以全磁浮方式運作,猶如電影《鋼鐵人》中東尼・史塔克裝的人工心臟,因無軸承,就算倒立也不會影響運作,日本還有患者帶著去攀岩。而由於運行過程幾乎不會產生血塊,血流送得很順,用聽診器聽幾乎聽不到血管雜音,「只要定時換電池,應該可以用很久。」

    陳政忠在記者會上,再次感謝醫師的幫忙,他哽咽道自己有一對哥姐,哥哥已於19年前車禍離世,若他也走了,父母恐要經歷二次喪子之痛。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陳政忠也痛定思痛表示,一定要改變生活習慣,現在已成功戒菸,出院後第一件事就是養好身體,再重新投入職場,好好孝順父母。


    原文網址: 影/心衰竭付不出460萬「人工心臟」 他裝葉克膜與父母生前道別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42708#ixzz63B5JDvx1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原文網址: 影/心衰竭付不出460萬「人工心臟」 他裝葉克膜與父母生前道別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42708#ixzz63B4vYqW9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養生收錄,什麼食物有什麼營養素


    心臟病人可否有性行為

    作者:魏崢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性觀念日漸開放,要在大庭廣眾與主治醫師討論自己的性生活,對大部分的病人而言還是件難以啟齒、令人尷尬的事情。
    一般國內患者較為保守拘謹,尤其在罹患心臟病後,可能因為羞於啟齒或是恐懼,因而「戒除」了性生活,如此,不僅有違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家庭幸福及生活樂趣,其實只要了解適當的方法並經過專業評估,心臟病患者跟一般人一樣都可以擁有完整而健康的性生活。
    門診時,有位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成功,已經六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問診接近尾聲,卻欲言又止、神色有異,見診間的護士稍稍走開,匆忙低聲又急迫地問:「醫師,以我目前的狀況,如果做愛安全嗎?」病人手術後身體狀況維持得不錯,對於他突如其來的提問,除了點頭,心想有這個顧慮,患者應該更早就提出來,但是我後來想想,我們醫療人員應該更有責任主動告知患者才是。
    一般人總認為性行為是賀爾蒙躁進的年輕人專利,尤其心臟病患者,通常有一定年紀,被視為負責人體機器運作的引擎心臟,又進廠大幅維修過,心裡不免會有疑慮卻又不好意思提問。
    把握住大原則,細節由自己衡量即可
    性行為就跟一般的活動一樣,只要心臟復原良好,一樣是可以熱情擁抱你的伴侶。
    性行為過程需要消耗的能量略有所不同,前戲時較少,達到高潮時最多;一般性行為所需能量相當於以每秒兩階的上樓梯運動,在10秒內爬20階樓梯,假設病患能夠完成這樣的測試,並且心臟沒有不良反應或不舒服症狀的情況下,即可從事性行為。
    這樣的測試可以在專業人員的監督下,利用術後心肺重建運動訓練換算耗氧量,或是請專業人員依照您目前的活動量去換算,較為安全。
    恐懼心理,往往是造成接受心臟手術後病人無法進行性行為的最大阻礙,一般來說,進行心臟手術或氣球擴張術後病患,建議在出院後兩個月身體恢復良好,即可考慮回復性生活。初期可以選擇對心臟負擔較小的方式,如固定的性伴侶、處在比較不費力的姿勢等,由於須考量傷口癒合的問題,建議病患在下位,伴侶在上位,並且處於比較被動的角色會較佳。
    與心臟病患性生活有關的藥物
    威而鋼等壯陽藥,不可併用硝酸鹽類藥物
    近年來,藍色藥丸威而鋼(Viagra)掀起一股旋風,不少民眾不論是否有性功能障礙,想藉以倍增雄風,從親朋好友或其他管道取得,而非經由醫師專業評估開立處方擅自服用,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心臟病患者。除了可能買到偽藥外,若平時即服有降血壓藥物,則可能導致血壓過低昏倒。
    威而鋼原為發展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卻意外發現能改善陰莖勃起的能力。藉由抑制體內第五型磷酸二脂酵素(PDE5),可以延長一氧化氮(NO)作用,使陰莖海綿體平滑肌舒張,血流量增加使陰莖勃起,所以也用以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服用後均可能有臉潮紅、視覺異常、頭痛、胃痛等不適產生。
    治療心絞痛藥物中,常被使用的是硝酸鹽類藥物(如舌下含片),服用後在人體代謝分解成一氧化氮(NO),促使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持續舒張,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所以可以紓解心絞痛。由於威而鋼與硝酸鹽類藥物均會增加體內一氧化氮(NO)含量,同時服用會產生加乘作用,出現致命性低血壓,因此禁止併用。若同時服用其他降壓藥 (如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可迅doxazosin、定脈平terazosin)也要注意,以免因血壓太低而昏厥。
    降血壓藥
    有些降血壓藥物亦有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礙,會產生這樣的副作用主要原因與干擾神經系統或是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而使睾固酮(testosterone)下降有關。但並非所有降血壓藥均會造成性功能障礙,臨床上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副作用的藥品有脈得保Methyldopa、降保適Catapres、蛇根鹼Reserpine、利尿劑、脂溶性高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恩特來Inderal )、安達通Aldactone等。其他如抗憂鬱藥、抗巴金森氏症藥物、潰瘍用藥(泰胃美Tagamet)、攝護腺用藥、抗精神病用藥、女性荷爾蒙等也有可能引起相同的影響。
    如果病人之前並沒有這方面問題,而是在服藥後出現以下症狀:包含性慾減退、陽萎、射精障礙、男性女乳症、陰道潤滑性不足,及無法達到高潮等困擾,可以詢問醫師或藥師進一步評估,是否因為藥品所造成的可能性。
    心智與心理的精神健康
    人們隨著年紀漸長,身體各項機能狀況無可避免會慢慢地走下坡,我的老師,被譽為台灣「外科國寶」的文忠傑教授,於2004年百歲壽誕後,某次媒體採訪問到:「什麼是您的長壽養生之道?」
    文忠傑教授的長壽養生之道:
    重要的不是如何維持長壽,而是要培養對抗長壽帶來的「必要之惡」,如病痛、退化等的傷害,虛心接受與面對,與衰老和平共處。
    在上個世代的童年時期,總有一兩個手足因當時醫藥衛生環境條件不好而不幸夭折,來不及長大,但才短短幾十年後,小孩健康長大對現代人而言是理所當然。而依內政部2016年公布最新統計數據,台灣人平均壽命已達80歲,而女性更高達83.4歲,精進的醫學發展延長了人們的壽命,但卻依舊無法改變生老病死這種自然的現象。再先進的醫療器材,再高超的治療技術,一樣無法阻止隨著年齡增加而來的身體病痛以及衰老的腳步。
    某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祖父在他年輕時因心臟手術死亡,致使日後他特別注意自己身體的定期檢查、血壓的變化,養成運動的習慣,並很注意飲食養生。某一回保險公司安排高階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健康檢查,結果意外發現自己有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
    在完全沒有不適及病徵的狀況下,這位企業家聽完醫師詳細解說後,仍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疾病仍找上自己?回憶起祖父手術失敗引來極度不安的情緒。但轉念又想,相較於癌症或其他不易治癒的疾病,至少目前對冠心症還可以治療,即使須進行冠狀動脈繞道,對許多大型醫院而言也早已是成功率極高的常規手術,所以他很快決定進行心導管檢查,並依醫師建議做了三條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沒太久便回復正常生活,更重要的因他正向的思考,沒有造成就醫延誤引發任何憾事。
    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任何訊息
    現今的醫藥發展不斷地進步,許多心臟疾病都已經可以有效治療,甚至連換顆心對許多有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也都不再是難事,所以我們應該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身體,20歲的你,40歲的你,60歲時的你,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任何訊息。
    或許治療後,有不如自己所預期(如記憶力衰退、反應變遲緩等)的狀況發生,進而衍生失望與恐懼的情緒時,也要誠實清楚地告訴醫生「讓你害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要把自己鎖在焦躁、憂慮的壓力鍋裡,進而造成精神生活上緊張不安。
    現代人常受大環境如經濟景氣下滑、工作及學業上的壓力或身體上的病,致使精神緊繃,心力交瘁,導致有心悸、痠痛、喘不過氣來諸多不適的症狀。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蘇東平教授,曾在一篇〈現代人身心壓力的解除〉文章中提到: 「這些症狀的產生,主要是腦的荷爾蒙和腦部的某些神經化學傳導物質如血清促進素、多巴胺和新腎上腺素的分泌及交互作用產生了問題,並經自律神經傳導至周圍的器官,如心臟、血壓、心跳、體溫。這種不均術狀態,如果持續過久,再加上個人抵抗力不足,很容易演變成精神疾病。」
    身心健康是互為因果
    身心健康是支撐健康生命之一體兩面,並互為因果。2003年8月號《科學人》雜誌標題為〈心臟病患的憂鬱危機〉一文中,引用美國杜克大學Dr. Mark F. Newman團隊的研究報告:「心臟手術前後,具有中度到重度抑鬱傾向的患者,死亡率為其他病患的兩倍。」換言之,人的情緒及精神狀態,對手術治療的效果有相關程度的影響。
    風晴雨露、春榮秋枯都是大自然運行的現象,我們可以理解物品有使用的期限,而人的身體因過度的使用抑或是年歲漸增伴隨的衰退也是種不可逆的自然狀態,但卻有不容易接受的心理,缺乏「病識感」,而當病人對疾病沒有正確的了解,便可能因排拒而無法配合醫囑、接受最適切的治療。
    我們雖然都清楚「吾生也有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自在精采,減少壓力、遠離致病的因子,蘇東平教授在文章中提出對抗壓力的三個建議:
    • 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運動。
    • 正向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 對壓力大小的區隔,並優先處理小壓力。
    這三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卻有助於維持腦內分泌腺素的平衡,尤其轉個念正向看待問題,便能迎向健康快樂的人生。
    書籍介紹
    《知心》,大塊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魏崢
    為了避免心臟成為心頭大患,不妨先從了解它、與它成為「知心」朋友做起!看魏崢醫師行醫以來不藏私,圖文並茂、易讀好懂的與大家分享如何了解、面對心臟病;及術後的功能重建、與病和平共存。
    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這本從心臟結構及功能談起的圖文醫療專書,討論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疾病及治療的方式,書裡的內容有助於民眾瞭解心臟的問題,當有不適就醫時,可與醫師討論以決定適切的治療方式,並配合醫囑做復健、正確的自我照護,才能讓心臟回復正常的功能、重拾健康的生活。
    在最後的第八章,魏醫師特別安排了心臟疾病的「自我檢測量表」,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心衰竭、先天性心臟病,讓讀者朋友能對自己的心臟多些了解與關注。
    在行醫的過程裡,魏醫師確實感受到民眾對於醫學常識的不足;病人固然要遵從醫囑,但是自己也應具備醫學常識。否則不多做些了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甚至會被醫療所害。雖然都說隔行如隔山,但我覺得為了自己,大家多懂些基本醫學知識是必要的,因此魏醫師特別撥冗出了這一本書。
    任何再傑出的醫師,一生中能救治的患者終究有限,但是藉由文字與出版,可以傳播相關知識與經驗給廣大的民眾:如何照顧、保養自己的心臟!
    希望這本圖文專書,能對大家有所助益。
    知心書封S
    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